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30507
  • 作      者:
    孔寒冰,陈劲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专项研究聚焦于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及时而深刻地回答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从阐释和挖掘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意义出发,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及其实施,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少需要关注三件事:一是解决本国的优先事项,包括经济竞争力、国家和国土安全、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二是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包括能源、环境、人口、食品、卫生等在内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地区政治冲突;三是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和机会,包括新兴的技术、跨学科的活动,以及开发复杂的大规模系统。显而易见,借助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和关键技术开发,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方能应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亟须解决的上述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关于“科学技术”、“人才”和“教育”的三项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把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问题摆上了重大议事日程。本专项研究依据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个案,把握了全球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态势和特征;精选并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若干最佳实践,它们覆盖了创业型大学崛起、创新创业教育和特色教育计划三个主题;提出了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可以选择的系统集成、产学合作、国际化、大学联盟、信息化和虚拟平台等战略。本专项研究还在分析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供了问题解决办法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同时要求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显而易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成为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共识,才能使这项宏观战略决策落到实处,才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历史任务。<br>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的世界各国发展模式看,一般认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大体有三种道路:(1)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地区一些产油国家);(2)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取得有限的发展(如拉美地区一些国家);(3)主要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走所谓“创新型国家”之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其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三方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绝大多数。《商业周刊》网络版2009年3月载文称,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接受创新能力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仅处于中等水平,位列第27名(宁弦,2009)。由此可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丝毫不能懈怠的大事。<br>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纳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必将带来中国发展的新的契机,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与支撑。<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br>第2章 全球HRST能力建设态势与特征<br>第1节 科技人力资源状况的国际比较<br>第2节 OECD组织与科技人力资源<br>第3节 欧盟国家HRST政策与实施<br>第4节 学科集成的STEM战略:美国个案<br>第5节 国家创新能力框架中的HRST:德国个案<br>第6节 工程教育与国际化战略:俄罗斯个案<br>第3章 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崛起——能力建设创新之一<br>第1节 创业型大学:科技人力资源的大本营<br>第2节 “新美国大学”框架的ASU创业实践<br>第3节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创业型大学之路<br>第4节 传统大学振兴工程教育的创业苦旅<br>第4章 创新创业教育的拓展——能力建设创新之二<br>第1节 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概述<br>第2节 日本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概览<br>第3节 i2e:纽约大学理工学院的创新模式<br>第4节 AE: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创新模式<br>第5章 特色教育计划的设置——能力建设创新之三<br>第1节 跨学科特色计划的兴起与实践<br>第2节 尖端科技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以微系统领域为例<br>第3节 面向专业实践的MIT教育首创<br>第4节 创意设计类的新型工程硕士学位<br>第5节 理管结合的专业科学硕士学位<br>第6章 HRST能力建设的战略选择<br>第1节 基于系统改革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br>第2节 基于产学合作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br>第3节 基于国际化战略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br>第4节 基于大学联盟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br>第5节 基于虚拟平台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br>第7章 对策:HRST战略设计与行动计划<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