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典的复制与传播:以《兰亭序》版本为中心的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37682
  • 作      者:
    陈忠康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经典的复制与传播:以〈兰亭序〉版本为中心的考察》的首要目的是搜集、整理《兰亭》版本,在此基础上对其历史流变和不同版本形态做比较分析研究,并对其传播影响情况进行考察,通过这一研究,反思宋代以来以刻帖为范本的历史阶段人们的书法学习境遇。<br>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例举了《兰亭》研究史中的基本文献与成果,并对相关的三个问题——版本命名、描述与分类方式做了探讨;第二、三章着重整理《兰亭》版本在历史中的呈现状况;第四章研究《兰亭》版本的形态变异,以及刻帖方式之下《兰亭》版本的艺术信息的流失情况;第五章,通过《兰亭》的学习史,研究在以刻帖为范本的学习方式.中,人们如何面对刻帖范本,如何调整学习策略。
展开
内容介绍
    流变中的传承与异化,梳理中的思考与解读。《经典的复制与传播:以〈兰亭序〉版本为中心的考察》梳理王羲之《兰亭序》版本的历史流变,并对其传播影响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这一研究,反思宋代以来以刻帖为范本的历史阶段人们的书法学习境遇。
展开
精彩书摘
    书法传承中不同版本资源的价值问题。论文的具体贡献还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从纷繁的《兰亭序》版本流变中,拈出“唐临摹系统”和“定武系统”提纲挈领。二、以“鉴真”和“求意”两种不同的接受取向来概括《兰亭序》对书法艺术观念影响的多面性。作为书法史的课题,选题重大,研究对象相对集中,又纵贯书法通史,资料翔实,善于思考,分析细密,论证有据。此文以新的视角对书法传承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方式及其信息流失问题的研究,不仅学术价值明显,而且对当代书法的学习与继承都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br>    杜觉民、吕鹏、黄欢、曾三凯和陈忠康的博士论文,在论文答辩中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专家们不但给予了较高评价,而且指出了一些不足和修改建议。现在,经过同学们的修改和完善,论文就要正式出版了。获知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欣慰。尽管他们都还在成长,论文也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是有三点特色是非常突出的。一是在艺术论文中紧紧把握了本体和主体。不管讨论什么学术问题,都高度关注艺术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都充分重视中国书画艺术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呈现方式,都自觉地把握艺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的特殊性。既不忽视学科的交叉在学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又不满足于对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照搬,更不简单地套用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现成结论,因此能在把握艺术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规律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连接上,思考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展开
目录
总序<br>引言<br>第一章  《兰亭序》版本研究的历史回顾<br>第一节  《兰亭序》版本的历史文献11<br>第二节  《兰亭序》版本的命名、描述与分类<br><br>第二章  《兰亭序》版本流变——唐宋元部分<br>第一节  唐代——临摹为主的复制<br>第二节  两宋《兰亭序》图像大传播时期<br>第三节  元代《兰亭序》版本的继承期<br><br>第三章  《兰亭序》版本流变——明清部分<br>第一节  唐摹、定武善本的流传情况<br>第二节  新石刻的发现和别派的流传<br>第三节  历代丛帖中的《兰亭序》翻刻本<br><br>第四章  《兰亭序》版本形态与接受<br>第一节  版本的外形式与字法<br>第二节  刻帖与《兰亭序》艺术信息的流失<br>第三节  《兰亭序》版本的接受观念<br><br>第五章  以刻帖为范本的法学习<br>第一节  从墨迹到刻本<br>第二节  定武《兰亭序》的误读<br>第三节  意临的态度与方式<br>第四节  楷化的趋势<br><br>结语<br>附录<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