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传承中不同版本资源的价值问题。论文的具体贡献还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从纷繁的《兰亭序》版本流变中,拈出“唐临摹系统”和“定武系统”提纲挈领。二、以“鉴真”和“求意”两种不同的接受取向来概括《兰亭序》对书法艺术观念影响的多面性。作为书法史的课题,选题重大,研究对象相对集中,又纵贯书法通史,资料翔实,善于思考,分析细密,论证有据。此文以新的视角对书法传承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方式及其信息流失问题的研究,不仅学术价值明显,而且对当代书法的学习与继承都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br> 杜觉民、吕鹏、黄欢、曾三凯和陈忠康的博士论文,在论文答辩中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专家们不但给予了较高评价,而且指出了一些不足和修改建议。现在,经过同学们的修改和完善,论文就要正式出版了。获知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欣慰。尽管他们都还在成长,论文也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是有三点特色是非常突出的。一是在艺术论文中紧紧把握了本体和主体。不管讨论什么学术问题,都高度关注艺术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都充分重视中国书画艺术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呈现方式,都自觉地把握艺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的特殊性。既不忽视学科的交叉在学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又不满足于对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照搬,更不简单地套用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现成结论,因此能在把握艺术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规律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连接上,思考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