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时尚杂志的概念,在各种大辞典上也没有对其明确的解释,时尚杂志甚至不存在于期刊的分类当中。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将期刊分为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技术类、文化教育类、文学艺术类、少儿读物类、画刊类;美国将期刊分为消费类期刊(Consumer magazine)和商业类期刊(Business magazine),都没有将时尚杂志单独分类。但时尚杂志已经自成格局,在种类繁多的杂志中独树一帜,特点鲜明。业界和学界已经将一部分具有共同特征的杂志约定俗成地称为时尚杂志。为了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本书先从分析时尚的概念人手。
一、对时尚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时尚的研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不断有文献问世,研究角度也非常丰富。西方学者对时尚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在初期的研究中,学者们多认为时尚是一种模仿。随后,研究者们从社会心理、社会分层、消费等角度对时尚进行了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齐美尔,他指出:“时尚同时表现拉平化的本能冲突欲望和个性化的本能冲突欲望,表现模仿能够的刺激和突显个人的刺激。”①他认为社会时尚的本质在于“总是只有群体的一部分在搞时尚,但是,整体则处在通往时尚的道路上。时尚不是永恒的,而是总在发生变化的”。他进一步提出“在社会学方面,时尚是一种阶级分野的产物”②的观点。
随着社会学家对时尚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也开始对时尚进行研究。一些心理学家将时尚看成是人们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的厌恶与反叛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许多学者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对新鲜事物渴求、对陈旧事物厌恶的基本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金布尔·杨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尽管舒适与方便常常是人们选择一种服装或行为方式的理由,但它们绝不是左右时尚变化的最终原因。
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给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荣荣誉会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总顾问 方汉奇
居家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赵云泽博士是中国新闻史学科的后起之秀,在国内首届一指的新闻学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连续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师从名空,蔚然深秀,本书即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赠删修订而成,不失为别具一格的研究与成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幅院长、教授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