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由与法框架下的新闻改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65079
  • 作      者:
    孙旭培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旭培,1944年12月生,汉族,安徽怀宁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安徽大学、上海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论坛课程教授。出版有《新闻学新论》、《新闻侵权与诉讼》、《当代我国的新闻改革》、《我国传媒的活动空间》、《多种声音交响乐——论扩大中国的言论与新闻自由》(2001年出版于美国)、《新闻传播法学》等著作,以及《纵向传播强劲横向传播薄弱——论我国古代社会信息传播的特点》等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自由与法框架下的新闻改革》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论文。书中新闻自由和新闻立法两部分,有助于搭起一个符合现代新闻传播文明准则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由宏观到中观、微观地谈新闻改革,分宏观观察、传媒实务改革、报道业务改革三个部分。另外,还有新闻理论、舆论监督两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可视作为新闻改革部分提供较为具体的理论支撑。《自由与法框架下的新闻改革》的研究既有对“实然”的考察,也有对“应然”的设计,目的在于回应新闻改革实践的需要,推动新闻改革大业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1.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br>    柏拉图是古代希腊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法律思想家之一。虽然在柏拉图生活的年代,传播仅仅是以吟诗、讲故事、作画等形式存在,柏拉图的传播观念成了封建君主控制言论传播的理论依据和极权主义报业学说的思想来源。<br>    在柏拉图看来,不管是实行何种政体的国家,其居民在总体上都会分为统治者、护卫者和一般民众三个等级。这三大等级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客观的,它直接由来于其投胎的灵魂和构成人类躯体的基本元素的差异。根据柏拉图的解释,灵魂在投胎之前,即依其见到真理的多少分为九流。另一方面,老天爷在制造人的时候,在不同的人身上又加入了不同的金属元素。“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①作为被统治者,第三等级应该服从统治者的意志,“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物的奴隶”。这是因为,“受神圣的智慧的统治对于大家都是比较善的”.②如果统治者、护卫者、农夫和工匠三大等级都能各司其位,不越过为自己划定的活动范围,各尽其能关心国家的利益而不干涉别人的事情,就实现了政治家梦寐以求的正义,从而在根本的意义上接近了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了。①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新闻自由<br>从精英主义新闻观念到“无产阶级新闻自由”<br>论言论自由的道德维护<br>从萨斯危机看新闻自由与保守国家秘密<br>变质中的美国新闻自由<br>文态平衡诸理论<br>“终极真理”与出版自由——读《反杜林论}的体会<br><br>第二编 新闻法:<br>新闻立法是关系全社会的大事<br>新闻立法:最困难和最需要的立法<br>两个律令,同一种教训——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与苏联《出版法令》之比较<br>传播法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关系的调整<br>传媒与司法统一于社会公正——论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br>对“谁报道,谁举证”质疑<br>电视转播庭审利大弊小<br><br>第三编 新闻理论<br>论作为信息产业的传媒业<br>公众利益原则与传播文明——对“黄金高事件”该不该报道的探讨<br>宣传本位与报道本位——以中西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br>学习邓小平新闻思想当好实事求是派<br>“真要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宣传要看对象的观点<br>政治倾向性等同于党性吗?<br>关于新闻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浅见<br>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职业道德<br><br>第四编 舆论监督<br>舆论监督的回顾和探讨<br>“跨地区监督性报道”析——以广东报纸的三篇监督性报道为例<br>宽容媒体出错推进舆论监督<br>“信息疲劳”与传播控制<br>舆论监督与社会共识<br>“停止采访资格”事件面面观<br><br>第五编 新闻改革宏观观察<br>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几点宏观思考<br>用新思路新办法迎接新的挑战<br>中国新闻业的商业性发展<br>“入世”对我国新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br>中国新闻事业十年来的十大变化<br>关于在报纸上宣传新闻改革和新闻工作的倡议<br><br>第六编 新闻实务改革<br>新闻事业发展:减少行政办法辅以市场调节<br>刍议在传媒发展中如何对待非国有资本<br>都市报:中国报业最有意义的改革<br>着眼国际竞争发展电视产业<br>时代呼唤中国的新闻频道<br>关于建立中国的电视新闻网的建议<br><br>第七编 报道业务改革<br>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br>不同理念导致不同实践——“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的比较研究<br>谈对外报道的新观念和新艺术<br>对改革开放新闻宣传的若干思考<br>国际新闻也可以上头版头条<br>媒体公信力在灾难事件报道中建构——以央视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为例<br>突发事件不同时期的媒体报道重点<br>附录A 存在的未必合理,合理的应该存在——孙旭培教授谈其学术创新之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