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6285
  • 作      者:
    赵勇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赵勇,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近年专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等,合著有《反思文艺学》等,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材料丰富,观点新颖,分析细腻,可读性强,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立足于大众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在现代性与意识形态两个层面,深入思考了电子书写、博客写作、文学阅读、书信短信、红色经典、百家讲坛等问题。把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置于近三十年的时间维度上,考察其演变轨迹、分析其前因后果、思考其利弊得失,让《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呈现出一种历史眼光,而对一些媒介现象、事件、征候、个案的探究,又让《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呈现出一种微观研究的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在1990年代的审美文化讨论中,虽然有学者明确提出“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亦有学者指出了审美文化等同于大众文化的局限性,但在大众文化的问题框架中思考审美文化却一度成为学界主潮。比如,有学者认为:当代审美文化’是一个特指概念,是指在现代商品社会应运而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以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形态,这是一种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文化,包括流行歌曲、摇滚乐、卡拉0K、迪斯科、肥皂剧、武侠片、警匪片、明星传记、言情小说、旅行读物、时装表演、西式快餐、电子游戏、婚纱摄影、文化衫等等。”这一定义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上看,均与大众文化没有太多区别。详细分析审美文化为什么会等同于大众文化不是我这里论述的重点,但指出其中的一些征候却是必要的。
  与19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文化景观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一方面,纯粹的‘审美’不断向普通‘文化’领域渗透弥漫于其各个环节;而另一方面,普通‘文化’也日益向‘审美’靠近,有意无意地把‘审美’规范当做自身的规范,这就形成两者难以分辨的复杂局面。”这种局面既可以看做审美的泛化,也是消费文化已然来临的种种前兆。但是,由于90年代中前期学界还缺少与消费文化相关的种种理论眼光,也由于学界中人因80年代美学讨论的熏染而延续着某种思维定势,还由于学界对大众文化的暖昧态度(其中既有批判之声,也有肯定之辞),所以审美文化一词开始流行,而它所指涉的对象也因上述原因或者变得含混,或者与大众文化区别不大。其间虽有学者在“大众审美文化”的层面进行界定,但此一概念依然没有完全揭示出消费文化的本质特征。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媒介文化概说
一 何谓媒介文化
1.大众媒介
2.媒介文化
二 文化变迁的基本维度
1.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
2.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

第二章 数码时代的写与读
一 电子书写与文章的变迁
1.笔耕墨种:手稿的痕迹与光晕
2.作家换笔:快感写作与线性思维的瓦解
3.学人上网:信息崇拜与通胀写作
二 博客写作与展示价值
1.本雅明的启示
2.展示什么,如何展示
3.展示价值与商业价值
三 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
1.文学阅读:由盛而衰的种种征候
2.新媒介:影响文学阅读的诸形式
3.游离与守护:媒介文化之间的冲突

第三章 手机成为“第五媒体”之后
一 书信的终结与短信的蔓延
1.书信与短信的存在状态
2.时空距离与书信经验
3.时空压缩与短信体验
4.不能承受的短信之轻
二 个案分析:数字化时代的爱情
1.李蓝之恋:始于电话终于情书
2.电话与性:一种新型的同构关系
3.情书之谜:身体的在场与缺席
三 在搞笑短信的背后
1.搞笑短信的前文本
2.搞笑短信与狂欢无关
3.搞笑短信与媒介娱乐主义

第四章 反思“红色经典”
一 谁在守护“红色经典”
1.《通知》出台的现实语境
2.商业观众、革命群众与政治无意识
3.作为合作者的民间
二 个案分析:“红色经典剧”改编的困境
1.样板戏《沙家浜》:政治审美化的产物
2.电视剧《沙家浜》:在可改编与不可改编之间
三 当“红色经典”遭遇恶搞
1.从娱乐到政治:媒介事件的来龙去脉
2.《闪闪的红星》:无法成为经典的若干理由
3.祛魅与返魅:“红色经典”作为一笔交易
4.恶搞: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第五章 质疑《百家讲坛》
一 《百家讲坛》的流播小史与变脸方术
1.《百家讲坛》“前世”考:学术电视为何难以为继
2.《百家讲坛》“今生”论:电视娱乐为何如日中天
二 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
1.学者上电视的文化语境
2.学问型学者走向前台
3.萨特与媒体关系再思考
4.知识分子缺席电视的原因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