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2518
  • 作      者:
    蒯大申,饶先来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研究》展现了新中国60年文化管理体制发展变迁的历程,研究总结了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梳理和阐述了文化管理体制理论发展的脉络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分析了文化管理体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举措,并展示出文化管理体制发展的前景。
    新中国制度研究丛书,由《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研究》、《新中国政党制度研究》、《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和《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研究》组成,由赵晓雷、刘建军、林尚立、卢汉龙和蒯大申领衔撰写。本丛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力求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这些制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经验和理论创新;力求体现我们党多年来关于上述我国社会主义重大制度建设的思想、观点和论断;力求反映上述我国社会主义重大制度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的重大作用。全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求理论性与实证性结合,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历史概述,努力做到事实准确、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笔生动、富有新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作了描述,重点分析了“文革”结束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反思,以及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文化管理体制的革新与转轨。第一节“文化管理体制的调整与革新”叙述了在四次文代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对文化管理工作反思的基础上,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革新,并且借鉴经济改革的“承包制”、“双轨制”等成功经验,使文化市场得到发育和发展,重新焕发了文化事业应有的活力。第二节“文化管理体制的转轨”,描述和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两分法”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管理体制的建设”,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及中国加入WTO后的背景下,我国通过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包括网络文化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系。
    第六章“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是对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60年发展演变所作的一个总结。新中国60年来文化管理体制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惨重教训,对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书的问题意识是,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究竟具有哪些特征,使之既区别于中国以往所有的文化制度,也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制度?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其问是否有规律可循?最后,究竟什么样的文化管理体制才是一个好的体制?一个好的文化管理体制究竟需要哪些必要条件?以及我们怎样来判断和衡量一个文化管理体制的优劣?本书对上述问题只能说是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思考,这些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透彻清晰的回答。我们希望今后有机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希望能够把制度一结构分析与过程一事件分析有一个较好的结合,希望能通过抓住重大事件来描述发展脉络,同时注意保存重要历史资料和历史细节,希望在描述文化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人和事,因为制度是人建构的,而制度之所以被建构,就是用来处理人和事的。我们相信这种见人又见事的制度史,才是完整和丰满的。我们也意识到,文化体制、文化制度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展开
目录
绪论/1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内涵与外延/1
二、制度及制度研究的重要意义/4
三、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8
四、本书结构安排/17

第一章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21
第一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形成的思想理论根源/21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22
二、文艺服从于政治/24
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26
四、对知识分子地位、作用的认识/28
第二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形成的制度渊源/35
一、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宣传教育体制/35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宣传文化领导体制/38
三、延安时期党的宣传文化领导体制/40
第三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形成的政治背景/5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政治制度/53
二、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64
三、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70
四、新中国的外交方针/74
五、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政治体制对文化管理体制的影响/77
第四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形成的经济背景/80
一、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并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80
二、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82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87
四、建立计划经济体制/89
五、计划经济体制对文化管理体制的影响/94

第二章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初创与建立/98
第一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初创/99
一、《共同纲领》的指导思想/100
二、新中国文化管理机构的建立和运转/107
三、思想改造与文艺界整风/123
四、文化事业体系的改制与转型/128
五、仿效苏联文化管理模式/139
第二节 一体化文化管理体制的确立/143
一、服务于总路线的文艺政策/143
二、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和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45
三、文化政策的调整与文化管理机构的加强/151
四、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与“双百”方针的制定/154
五、一体化文化管理体制的建立/160
六、新中国初期的文化成就/162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管理体制的强化/167
一、文化管理体制的大变动/167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文艺政策的调整/168
三、一体化文化管理体制的强化/181

第三章 文化管理体制的破坏与蜕变/183
第一节 文化管理体制的破坏/184
一、文艺批判演变为政治批判/184
二、极“左”的文艺政策/191
三、“突出政治”的文艺审查制度/195
第二节 文化管理体制的解体/197
一、“文革”爆发对文化管理体制的冲击/197
二、文化管理体制的解体/199
三、队伍的解散与个人的改造/203
第三节 文化管理体制的蜕变/207
一、“文革”中的文化领导体制/207
二、文艺生产的高度程式化与政治化/214
第四节 “文革”后期文艺政策的调整/217
一、周恩来对极“左”文艺路线的抵制/217
二、邓小平对文化领域的整顿/220
三、毛泽东对电影《创业》的批示/221

第四章 文化管理体制的拨乱反正/222
第一节 新时期前期的文艺政策/223
一、推翻“两个估计”/224
二、文艺界对“黑线专政论”的批判/225
三、中共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228
第二节 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29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30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32
第三节 文化管理机构的重建/233
一、宣传文化领导机构的恢复与重建/233
二、文艺界领导机构的恢复与重组/238
第四节 文化管理体制的正常化/241
一、文化管理工作机制的重建/241
二、文化政策的调整和校正/252

第五章 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53
第一节 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253
一、对文艺管理体制的反思/254
二、文化管理体制的革新/255
三、文化市场的发展及监管体制的建立/260
第二节 文化管理体制的转轨/262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文化体制的转轨/263
二、“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与文化产业的崛起/265
三、文化法制建设的进展/26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管理体制的建设/267
一、WTO背景下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269
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271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274
四、网络文化管理制度的初创及其发展/278

第六章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281
第一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建设的成就/281
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281
二、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国家文化管理体制/283
三、构建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体系/284
四、建立了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285
第二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建设的历史经验/286
一、要正确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286
二、要按照文化建设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领导文化/288
三、要充分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89
四、要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文化多样性问题/291
五、要为文化发展提供法律的制度保障/292
参考文献/294
后记/30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