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期货投资经典案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01532
  • 作      者:
    刘英华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有足够知识准备的投资者才是真正受保护的投资者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英华,毕业于吉林大学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为深圳证券交易所指数小组成员、衍生品小组成员,从事指数及衍生产品研究及设计工作,参与开发沪深300、深证100等指数产品。现就职干平安证券衍生产品部,主要工作为衍生产品研究和结构化产品设计。曾与傅德伟、孙培源编著《期权应用与监管》,曾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期货投资经典案例(修订本)》选编的一些期货投资案例。所以,对于交易的顺利进行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来说,股指期货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为了使我国的股指期货“高标准、稳起步”地平稳推出,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我们选编了部分海外及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案例,希望《期货投资经典案例(修订本)》能为即将参与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带来一些启示。只有当投资者懂得如何控制风险时,股指期货的准备工作才算完成了。
展开
精彩书摘
  部分观点认为,股指期货是造成股灾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美国财政部布雷迪为首的总统工作小组写成的《布雷迪报告》。报告认为,美国股市崩溃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一般为程序交易)和组合保险,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继推动之下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瀑布理论”。具体来说,股市下跌时,风险规避者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寻求对股票组合的持仓保护,抛压使期货合约价格偏离了合理的价格范围。对此,套利者的计算机程序判断市场存在期现套利机会,指令买进股指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股票组合,导致股票现货价格再度下跌。股市的持续下跌继而触发更多的组合保险活动。如此循环,最终造成股市暴跌。该报告将股灾成因归结于股指期货市场,认为期货市场没有发挥应有的规避股市风险的功能,反而引导股票现货市场的下跌。
  从表面上看,股指期货下跌较现货市场早,下跌的速度也较现货市场快,这给人一种现货市场是受股指期货市场牵引而下跌的假象。事实上,现货市场的下跌并非股指期货引起,股指期货之所以先于现货市场下跌,是有原因的。首先,股指期货交易成本低,并且由于杠杆作用,重大事件在股指期货上反应迅速,发现价格较快,所以股指期货下跌较现货市场早。其次,股灾发生当日,由于抛盘巨大,交易所的计算机系统无法及时处理交易数据,造成现货市场堵单,而期货市场并未发生堵单现象,这使得股指期货的行情远远领先于现货市场。从当天的成交情况来看,股灾当天套期保值和套利引发的交易量并不大,不足以使大盘暴跌。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海外案例
1 美国“87股灾”
1987年10月19日,一个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的日子,一个被《纽约时报》冠以“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道琼斯指数一天内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股指损失5000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GNP的1/8。
2 巴林银行事件
1995年,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因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失败引致亏损高达9.16亿英镑。荷兰国际集团象征性地以1英镑收购了巴林银行,巴林银行长达223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3 住友铜事件
1996年,住友商社声称:其交易员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并企图操纵市场价格,导致亏损达18亿美元,并同意支付1.25亿美元的民事罚款。这是美国政府开出最大金额的民事罚款。
4 芬丘奇公司操纵市场失败案
1996年,CFTC宣布芬丘奇公司存在操纵美国国债期货及现货市场的行为,需接受系列裁决,包括向美国财政部支付6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等。
5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末,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开始攻击港元,利用汇市、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1998年中,香港特区政府果断出手干预,限制国际炒家的投机活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6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兴衰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拥有超豪华的数量金融团队,利用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数量化分析和程序化交易来寻找套利机会。然而,他们忽视了“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这一小概率事件
7 英国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巨额亏损案
1997年,NWM在一次内部检查中,发现德国马克的利率期权和互换期权账户存在虚假报账行为。其交易员通过操纵期权引伸波幅数据,提高期权的估值来掩盖损失。经确认,威斯敏斯特银行累计损失9050万英镑。
8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
2008年初,法国兴业银行宣布,由于旗下一名交易员私下越权投资金融衍生品,该行蒙受了49亿欧元的巨额亏损。随后法兴银行承认,其在交易监控上的监管漏洞已存在2年之久。

第二部分 国内案例
9 “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合约交易出现异常,震惊了市场。当晚,上海证券交易所紧急磋商后宣布: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部分成交无效,并于次日迅速做出反应,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规定。
10 苏州红小豆事件
苏州红小豆期货自1995年6月1日推出至1996年3月8日停止交易,前后不足一年时间。在这短短几个月中,多头通过囤积红小豆现货,操纵期货市场,导演了逼空行情。
11 天然橡胶R708事件
1997年,由于天然橡胶供给过剩,现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而在期货市场上,R708合约价格却在人为的操纵下一路走高,与现货市场价格发生了严重背离。证监会随后处罚了一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期货经纪机构和市场参与者。
12 株洲冶炼厂锌期货事件
1997年,株洲冶炼厂以锌套期保值为由,在伦敦市场大量卖空锌期货合约,数量相当于株洲冶炼厂全年产量的1.5倍。由于锌价上涨,最终形成约1.758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13 中航油事件
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开始从事石油期权交易。到2004年10月,其持有的期权总交易量已达5200万桶之巨,超过公司每年实际进口量3倍以上。2004年12月,在巨亏5.5亿美元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14 中盛粮油大豆油期货事件
2005年7月,中盛粮油发布公告称,由于国内成品大豆油价格和国际大豆油价格背离,使得中盛粮油在CBOT上的套期保值失败,上半年业绩因而预亏。其股价随即暴跌46.67%,公司市值缩水近一半。

第三部分 案例链接
巴林银行事件
从“巴林事件”看衍生交易的风险管理/143
“巴林”案件知多少/146
巴林事件肇事者里森/147
住友铜事件
住友铜丑闻曲终瑞银支付住友8600万美元/149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
法兴大亏损启示:内部风控须铁腕执行/150
法兴49亿欧元巨亏真相与启示:一个人的黑客帝国/151
法兴丑闻再引反思金融机构是否真有吸取教训/157
苏州红小豆事件
苏州红小豆为什么炒“糊”了?!/161
红豆吃“红牌”了/162
从苏州红事件看中国期市/164
从“苏红事件”看期市发展/16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66
天然橡胶R708事件
R708多头操盘思路综述/168
一石击起千层浪/169
由R708逼仓而引起的思考/172
风云散去话天胶——来自R708结束后的报道/176
株洲冶炼厂锌期货事件
风险要放在首位——“株冶事件”再回顾/178
中国不能没有定价权常清历数期货业三大弊病/179
中航油事件
从中航油事件谈国有公司治理/184
中航油事件调查报告公布/188
中航油事件再反思/190
中盛粮油大豆油期货事件
明套保暗赌博中资屡败境外期货/195
“中国头寸”缘何频遭狙击(节选)/199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