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9026
  • 作      者:
    林德发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德发,生于1968年3月,河南信阳市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与金融管理,近几年主要从事近代民族企业文化与银行管理研究。先后在《企业管理》、《企业活力》、《江汉论坛》、《读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独立完成专著一部,参编著作两部;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五项,校级项目两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发展状况、形成原因及历史定位,揭示了企业文化是近代民族企业身处逆境、曲折发展的重要动因,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启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现代企业实行文化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解释<br>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对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开拓性的分析,创立了“交易费用学派”。从今天来看,它已成为关于企业经济学研究的宣言。该学派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①交易成本的有效性问题。他发现在自由价格制度被公认有效的前提下,企业存在的主要理由就在于使用价格机制是需要付费的,因市场交易存在费用,企业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价格的替代物,它可以利用组织的权力合理地分配资源,从而节约费用。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抑制机会主义,从而减少拟订完全合同的必要。所以,企业可以被看成是一套节约有限理性、防止交易机会主义的机制。②生产成本的有效性问题。阿尔钦(A.Alchain)和德姆塞茨(H.Demsetz)在继承科斯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所有投入要素的契约安排中的集权代理人并存的团队生产。古典企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团队生产以及监督所有共同投入要素的监督者并存,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同意监事来监督他们,以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实质上就是一种收集、整理与出售信息的市场制度。<br>    对于某一生产过程中的两个单位的联系,该由市场还是企业来组织?科斯的观点是,只要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企业就会取代市场发挥作用。这也就解决了新古典理论难以界定企业边界的问题。但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分析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微观分析的基础上,仍带有浓厚的主流经济学的抽象色彩,并大大简化了与企业有关的变量。但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本质认识的缺陷表现在:①交易费用理论把企业的本质归结为组织交易的契约形式,从而仅仅从交换关系和交易成本出发讨论企业存在和企业行为。在交易单位特征是既定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存在及其行为都是由交换关系外生决定的,企业仍然是价格理论的附属物。交易费用理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忽略了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属性。②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的分析是静态的。从动态的角度看,由于来自有限理性的个体在企业内部长期协作中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的积累,其中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不仅是专用性的,而且具有整体性特征,所以企业通过市场还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br>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意义<br>第二节 概念界定<br>一、文化的内涵及作用<br>二、企业的本质<br>三、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兴起<br>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br>一、研究思路<br>二、研究内容<br>三、研究方法<br>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br><br>第二章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产生的背景<br>第一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br>一、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强<br>二、劳资矛盾日益突出<br>第二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产生的文化背景<br>一、科学管理思想的兴起与传入<br>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br><br>第三章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微观分析<br>第一节 精神文化分析<br>一、企业价值观<br>二、企业精神<br>第二节 制度文化分析<br>一、企业组织制度<br>二、人事管理制度<br>三、财务制度<br>第三节 行为文化分析<br>一、企业礼仪<br>二、行为规范<br>三、英雄人物<br>第四节 物质文化分析<br>一、企业物质设施<br>二、企业产品<br>第五节 制度经济学分析<br>一、制度的内涵和外延<br>二、企业文化的制度经济学诠释<br>三、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br><br>第四章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宏观分析<br>第一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结构<br>一、企业文化结构分析<br>二、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结构<br>第二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模式<br>一、企业文化的几种主要模式<br>二、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模式<br>第三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特点<br>一、时代性<br>二、系统性<br>三、实效性<br>四、创造性<br>第四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功能<br>一、导向功能<br>二、凝聚功能<br>三、渗透功能<br>四、激励功能<br><br>第五章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成因分析<br>第一节 科学管理思想实践的困境<br>一、科学管理思想在民族企业中的实践<br>二、科学管理思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br>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深深影响<br>一、刚健进取思想是创建企业文化的思想前提<br>二、爱国主义思想是创建企业文化的永恒主题<br>三、重德修身思想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思想基础<br>四、以人为本思想是塑造企业精神的根本指针<br>五、注重和合思想是形成强大凝聚力的关键所在<br>第三节 民族企业家的管理创新<br>一、民族企业家在管理创新中的作用<br>二、民族企业家管理创新的实践<br><br>第六章 中日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br>第一节 文化背景比较<br>一、关于家的观念<br>二、关于个人和集体的观念<br>三、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br>第二节 精神文化比较<br>一、企业价值观<br>二、企业精神<br>第三节 组织制度比较<br>一、组织结构<br>二、领导体制<br>三、决策方式<br>第四节 人事制度比较<br>一、人才选用制度<br>二、雇佣制度<br>三、工资制度<br><br>第七章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评析与启示<br>第一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精华<br>一、中西文化对接,高举爱国旗帜<br>二、统一价值观念,塑造企业精神<br>三、重视人才选用,挖掘创造潜能<br>四、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奋进<br>五、注重创立名牌,提升竞争能力<br>第二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br>一、人事管理上,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br>二、管理方法上,存在过于苛刻的现象<br>三、思想渗透上,具有明显的宗教倾向<br>四、物质文化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br>第三节 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历史启示<br>一、树立现代管理意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br>二、吸收外国先进管理思想,注重与本土化对接<br>三、建设要有系统性,绝不可急功近利<br>四、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综合素质<br>五、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永葆企业发展活力<br>结束语<br>附录<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