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危机时期的弯道超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2173
  • 作      者:
    朱向军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赛车场上有个说法叫“弯道超越”,有直道,就会有弯道;直道与弯道的交替,组成竞技运动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进入了转弯处,纷纷减速。“弯道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蕴藏着超越的玄机。
展开
作者简介
    朱向军,教育博士,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从事社会研究,著有《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等5部作品。作者对教育竞争力研究多年,曾承担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提升教育竞争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浙江省规划课题《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教育竞争力研究》等课题研究,《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的研究与构建》获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学校竞争力——学校走向卓越的力量源泉》(上海三联书店),参与撰写《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清华大学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进入了转弯处,纷纷减速。全球经济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形势变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世界经济的新一轮深刻调整已全面展开。同时,也将中国经济带入改革开放30年来最重要的拐弯期。根据经济发展周期理论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实践,“弯道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对每个国家和每个地区而言,此时此刻,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其中也蕴藏着超越的玄机。谁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定位,创设适宜的经济发展环境,必将在弯道时期率先胜出,从而抢占发展机遇,换挡提速,实现经济平台期的新“超越”。
展开
精彩书摘
    所谓创新型经济?主要是指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创新型经济业态。主要特点是以知识创新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才创业为支撑。包括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空港经济、文化创意、楼宇(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旅游综合体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br>    创新型经济发源于美国硅谷的新经济,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产物。美国学者认为,创新型经济的实质是知识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张瑞敏认为,创新型经济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樊纲认为,创新型经济是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经济状态,属于“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其实,新经济就是创新型经济。<br>    发展创新型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越率先突围的迫切要求;是借鉴美国硅谷经验,站在全球舞台上配置国际资源的迫切要求;是拉高标杆,实现创业创新发展模式的迫切要求;是推进产业高端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要求;是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迫切要求;是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宜居环境的迫切要求。主要路径有: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并要转型升级上规模。二是大力发展战略产业。如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三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四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文化创意产业、大旅游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五是做大做强文创产业。如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六是全力实施“双计划”,即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瞪羚计划”。<br>    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经济是以现代文明为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发展根本,以高新技术为发展引擎,以集约节约为发展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目标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现代服务业称为“绿色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首位经济。<br>    绿色经济最早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绿色经济学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它是以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一种平衡式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英等国家纷纷提出发展绿色经济计划。服务业是绿色经济最重要的部分,是全球公认的“首位经济”。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都把服务业称为“绿色经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已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扩大投资和消费的重点领域,而且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更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br>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0月提出“绿色新政”计划。其中,积极培育和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就是实施“绿色新政”的一条具体措施。楼宇(总部)经济是朝阳产业,提升楼宇的地均发展力,有利于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br>    楼宇经济的地均发展力是指楼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贡献能力和社会效益贡献能力。经济效益贡献能力包含楼宇经济单位面积的纳税情况、产业集聚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社会效益贡献能力包含楼宇经济单位面积的带动就业状况、文化示范效应、创新带动能力等一系列能够给社会带来积极示范作用的能力。要把楼宇当做一个社区来管理,注重提升其发展带动效应,加快提升地均发展力。对此,有四点建议。<br>    一是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地均经济产出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楼宇经济地均经济产出力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是现代服务业中技术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集聚辐射力最强的行业,被誉为现代服务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高端服务业产值已经占到全球GDP的40%以上,国际化大都市高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端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物流、房地产、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教育、卫生和服务外包等十个门类。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国际高端服务企业入驻,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集团向高端服务转型,鼓励外资、民资加快进入高端服务行业,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高端服务业竞争。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高端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营造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br>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地均创新辐射力。产业集聚是指众多相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某地高度集聚。有研究表明,产业集聚不但会促使专业化分工获得发展,推动物质资源快速流动,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会大大提高这一地区的创新能力。在产业集群中,产业充分细分,使行业分工更加专业,这就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加速创新。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联系频繁,技术创新成果在集群内扩散快,一些新技术、新产品能够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容易被接受,极大地加快了企业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吸收,从而促进整个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加快产业集聚上,要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的产业龙头作用。要创造区域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加大品牌推介力度,以名牌吸引产业集聚。<br>    三是加快提升楼宇人气,提升地均就业带动力。支撑楼宇经济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最为密集的产业,已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楼宇经济本身就吸纳了大批就业者,商务楼宇的地均就业带动力已经大大高于其他普通厂房或营业用房。不仅如此,楼宇经济还应成为吸引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主战场。同时,楼宇经济的辐射半径有数百公里之多,由一幢楼宇带动的行业有餐饮、商务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等,由此吸纳的就业人数可想而知。要提升楼宇经济地均带动力,就要提高楼宇经济入驻率,使商务楼宇应用尽用,避免空置率过高。<br>    四是加快繁荣楼宇文化,提升地均文化影响力。城市格调管理理论认为,城市管理不应该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有形物质的管理,还应包括对文化这一经济资源的管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本质属性,文化进步从根本上推动了城市发展。作为一个个经济发展个体的楼宇,一幢特色楼宇就是一个特色文化的体现。要提升楼宇的地均文化影响力,就要把楼宇看成一个像“社区”一样的整体,发挥楼宇自身文化感染力。有些成熟的企业有着非常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影响一个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可以把它宣传推广,用来影响整个楼宇的从业人员,甚至是一定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居民。
展开
目录
导论 发展坐标<br>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是枉然。在后危机时期,要实现弯道超越,就得选好路径,找准科学坐标,既不可高如空中楼阁,也不可低得触手可及。“跳一跳摘桃子”,拉高标杆,才是科学发展的真正函数。<br><br>第一章 弯道理论<br>赛车场上有个说法叫“弯道超越”,有直道,就会有弯道;直道与弯道的交替,组成竞技运动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进入弯道时期。“弯道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中蕴藏着超越的玄机。<br>·弯道经济的提出/6<br>·弯道经济的特征/8<br>·弯道经济的表现/9<br>·弯道经济的发展策略/11<br>·华丽转身的杭州样本/13<br><br>第二章 后危机时期<br>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有所缓和,但是世界经济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然处于一种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这就是“后危机时期”,而非“危机后时期”,属于弯道经济机遇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绝佳时机。<br>·后危机时期特征/20<br>·反思危机/22<br>·创新应变/27<br>·低碳发展/36<br>·从消费券突围的杭州样本/44<br><br>第三章 区域竞合<br>中国要立足于世界之林,必须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西部开发,到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直至东部率先发展,国家的战略布局尘埃落定。以后危机时期为起点,中国改革开放将迎来第二个“30年城市群、都市圈、增长极,忽如一夜春风来。后危机时期,区域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合作将更加紧密。弯道超越,就要区域竞合,走新型城市化之路。<br>·新型城市化/70<br>·“东强”让长三角更具竞争力/75<br>·“西静”让西三角更加秀美/85<br>·“南活”让珠三角更具活力/95<br>·“北动”让北部更加强大/104<br>·“中兴”让中部更加繁华/115<br>·从都市圈走向长三角的杭州样本/122<br><br>第四章 创新创业<br>创新是民族的不竭动力,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中国要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弯道超越,就要走“人才+资本”的创新创业之路,推动社会进入全面创新、全民创业的知识经济时代。弯道竞跑,变数甚多,必须有勇有谋,讲究方法和技巧。创新创业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途径。弯道超越,催生人才创业。<br>·借鉴美国硅谷模式/141<br>·构建多元化人才体系/150<br>·构筑多层次资本平台/157<br>·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杭州样本/168<br>·文化人创业在杭州/189<br>·知识分子创业代表马云/194<br><br>第五章 民主民生<br>当经济发展到后工业化社会,市民意识骤然升温。改善和保障民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话语权,是人均GDP到10000美元的时代特征。网络世界、业主自治、舆情影响,构筑着一个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越是在后危机时期,越要关注民生。弯道超越,力求民主促民生。<br>·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207<br>·协商民主的借鉴和实践/213<br>·以民主促民生/222<br>·网络民生/234<br>·开放式决策的杭州样本/25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