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和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概论——关于商品生产形式<br>第一节 商品生产形式的全面确立<br>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共性<br>二、两种经济形态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共性相互作用的状况<br>第二节 商品生产形式存在的条件及其历史作用<br>第三节 商品生产形式的构成体系<br>第四节 两种经济形态的构成<br>第五节 两种经济形态的关系<br>第六节 两种经济形态的运转<br><br>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br>第一节 商品<br>一、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br>二、商品的二因素<br>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br>四、商品的价值量<br><br>第二节 货币<br>一、货币的本质及其存在时限<br>二、货币的职能<br><br>第三节 价值规律<br>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形式的基本规律<br>二、价值规律在公有制条件下的作用<br><br>第三章 资金和剩余价值<br>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金<br>一、资金总公式<br>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br><br>第二节 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br>一、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r>二、不变资金和可变资金<br>三、剩余价值率<br><br>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br>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r>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r>三、剩余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br><br>第四节 劳动者的收入<br>一、工资<br>二、劳动者提高生活水平的劳动收入<br><br>第四章 资金积累<br>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资金积累<br>一、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br>二、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br><br>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br>一、资金有机构成不断提高<br>二、加速资金积聚和集中<br>三、契约生产与契约需求和隐形市场<br>四、缺口调节与缺口调节集团<br>五、过剩人口的形成和控制人口总量的必然性<br>六、按需分配的萌芽<br><br>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br>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资金的原始积累<br>二、社会主义制度必将随资金积累的发展而走向共产主义社会<br><br>第五章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br>第一节 资金的循环<br>一、产业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三种职能形式<br>二、产业资金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br><br>第二节 资金的周转<br>一、资金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br>二、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br>三、预付资金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br><br>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自行分配”<br>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br>一、利润和利润率<br>二、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br>三、利润率平均化和生产价格<br><br>第二节 商业资金和商业利润<br>一、商业资金的本质和职能<br>二、商业利润<br><br>第三节 借贷资金和利息<br>一、借贷资金<br>二、利息和利息率<br>三、银行资金和银行利润<br><br>第四节 剩余价值向不变资金的自行转化<br>一、剩余价值向不变资金自行转化的内容<br>二、剩余价值向不变资金转化的特点<br><br>第五节 社会主义对土地的商品化<br>一、土地买卖的必要性<br>二、土地买卖的形式<br>三、土地价格和地租<br>四、关于中国农业的发展<br><br>第七章 社会总资金再生产和资金输出<br>第一节 社会总资金的再生产<br>一、研究社会总资金再生产的出发点<br>二、社会总资金的简单再生产<br>三、社会总资金的扩大再生产<br>四、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br>五、生产资料增长快于消费资料增长<br><br>第二节 资金输出<br>一、关于商品输出<br>二、资金输出的客观必要性<br>三、资金输出的形式<br><br>第三节 国家间的经济交往<br>一、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br>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br><br>第八章 共产主义经济形态概论<br>第一节 共产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r>第二节 共产主义的生产过程<br>第三节 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构成<br>第四节 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运转<br>第五节 共产主义的社会机构<br><br>第九章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br>第一节 关于计划经济模式<br>一、计划经济模式的特征及弊病<br>二、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br><br>第二节 关于改革开放<br>一、关于改革<br>二、关于开放<br><br>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处历史方位的考察<br><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