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狼群出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9062457
  • 作      者:
    王志强主编
  • 出 版 社 :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战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br>    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超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br>    海底幽灵悄然出动,触动英国反潜症结。<br>    绥靖政策引发海上危机,“雅典娜”号神秘沉没。潜艇与航母的终极较量,英国遭遇“珍蛛港事件”!<br>    邓尼茨“狼群”出动,打开北海“坚固牢笼”!<br>    狼群的“黄金时代”,各国参战,演绎疯狂大西洋!<br>    猎狼行动!美洲“第二春”覆灭王牌潜艇梦!<br>    “狼群”在夜间活动,一艘潜艇充当“头狼”来指挥其它潜艇,它们往往合力击沉敌方水面舰船。<br>    5000张高清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战场风云真实再现!
展开
内容介绍
    从1939年至1941年,德国无法大规模建造潜艇,而主要建造坦克、大炮和飞机。1942年以前,德国在军备方面犯的错误使英国受益颇多,英国人知道德国的国力有限。<br>    损失惨重的英国海军航空兵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说航空母舰无法承担反潜任务,有人说建造航空母舰还不如造反潜驱逐舰。英国海军航空兵认为,最好用事实来洗刷耻辱。<br>    德国海军也加入了袭击英国舰船的序列。当时是晚上,英国的“戒备”号和“格拉夫顿”号驱逐舰向多佛返航时,鱼雷正中“戒备”号,舰体当即折为两截。10几秒钟后,“戒备”号迅速沉没,甲板上的几百名士兵随即被大海吞没。<br>    这时,对英国来讲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且不说德国空中的强大,即使是德国的海军也迅速壮大起来。这是因为,法国投降之后,法国的海军力量成了德国海上力量的一部分,这使得德国通过海路入侵英国成为可能。<br>    德国潜艇在美洲海域的“第二春”最后结束了,邓尼茨只好命令潜艇部队重返北大西洋。自此,德国潜艇部队在英美等盟国的联合打击下,开始步人下坡路,直到最终的覆没。
展开
精彩书摘
    万向接头是法国工程师高贝特发明的。1877年,高贝特为法国海军上将奥贝特建造了“高贝特-1”号潜艇,该艇能载两人,航行状态较好。<br>    奥贝特海军上将又找人建造了第二艘潜艇,海军工程师古斯塔夫·齐德建成“吉姆诺特”号。它长18.3米,艇上装一台用蓄电池供电的55马力电动机。在该艇的设计上解决了保持深度的稳定性这一难题。<br>    奥贝特海军上将开始建造更大的“古斯塔夫·齐德”号,约有45.7米长,排水量266吨,在当时各国建造的潜艇中,它成为领先者。<br>    1896年初,新型“霍兰”号潜艇下水了。霍兰在潜艇的发展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br>    “霍兰”艇长不足15.2米,运载5名艇员和一个鱼雷发射管,该艇机动灵活、操纵方便。“霍兰”艇拥有双推进系统,用45马力的新型汽油机代替蒸汽机,使该艇在水面航速可达7节,续航力为1000海里。而用蓄电池电动机在潜行航速达到5节时,续航力为50海里。“霍兰”艇适航性好,下潜迅速,可发射怀特黑德鱼雷,还可随时浮出水面。人们称霍兰为“现代潜艇之父”。<br>    虽然美国的“霍兰”号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当时法国在潜艇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法国人劳贝夫研制的“纳维尔”潜艇于1899年建成,该艇外壳像鱼雷艇,还有一个鱼形的内壳。艇员和所有装备都在耐压的内壳,而压载水柜装在内外壳之间。当压载水柜的水被排除后,“纳维尔”号浮出水面,这时该艇具备鱼雷艇那样的适航性,航速达到11节,续航力为500海里。水下航行时,短距离最高航速为8节。可作几小时长距离航行,航速为5节。<br>    双层壳体结构是“纳维尔”号最先进的地方。双层壳体结构是由美国人西蒙·莱克首创的。1897年,美国人莱克建成“亚尔古”号。“亚尔古”号用30马力的汽油机驱动。在艇上安装一根通向水面浮标的管子。当压载柜灌满水时,该艇水平下潜,可在适当的深度上将通气管伸出水面。<br>    2.历史竟是惊人的相似<br>    潜艇事业的发展很快。一战时的潜艇性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潜艇用柴油机驱动,可以横渡大西洋。<br>    潜艇在一战前的试验阶段中,虽然适航性很好,但崇拜战列舰的各国海军不太重视小小的潜艇。当时的人们对这种情况并不感到惊奇,许多海军将领认为,潜艇只是鱼雷艇的变种,只适合海岸防御。<br>    潜艇会在海岸等待敌舰队的出现,当一艘战列舰驶入潜艇鱼雷的射程时,潜艇会偷袭,然后逃走。那些熟悉海战的军官们知道,海岸防御与双方的主力舰队在海面上进行决战相比,海岸防御显然并不重要。而且,潜艇的航速太慢,无法配合主力舰队行动。除非潜艇碰巧在敌舰通过的航道上,否则潜艇在海岸防御中没有用处。当时,鱼雷的航速慢,性能也不稳定。为了攻击,潜艇必须赶在敌舰的前面去抢占有利阵位。<br>    为寻找目标,艇长必须用潜望镜观测目标,但潜望镜的视界是很小的。而潜艇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容易遭受舰炮的攻击,或遭受敌舰的碰撞——很多潜艇的确是被撞毁的。<br>    就算以上缺点都克服了,但驱动鱼雷的压缩空气会在海面上留下一道气泡。敌舰一旦发现这道长长的气泡,会马上转向规避,这就大大地缩小了鱼雷的命中率。各国海军经常进行这样的规避演习。<br>    在一战中,为了夺取制海权、封锁敌国的海上运输线,英国和德国在北海、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展开了潜艇战与反潜战。<br>    1914年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8月5日,两艘英潜艇在哈维奇港附近尾随一支英舰队向东驶去。这时,德潜艇集中在赫尔果兰湾内,等待英舰队的到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海底幽灵——潜艇<br>“亨雷”潜艇消失了,战后,美国潜水员在寻找“休斯敦”号的残骸时,发现它卡在“休斯敦”号上原来涌入“休斯敦”号裂口的海水将“亨雷”艇吸进去了。<br>事实上,尽管有几艘英国旧战列舰在一战期间被鱼雷命中,但没有一艘真正的战列舰被德潜艇击沉。就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也只有一艘战列舰在海上被潜艇击沉。<br>每当一支运输船队安全到达港口时,战争的胜利就向同盟国倾斜;每当海上的商船突发不幸事件时,就会影响同盟国的战争。<br>从1939年至1941年,德国无法大规模建造潜艇,而主要建造坦克、大炮和飞机。1942年以前,德国在军备方面犯的错误使英国受益颇多,英国人知道德国的国力有限。<br>1.潜艇的海上传奇<br>2.历史竟是惊人的相似<br>3.英国人的反潜症结4.德国潜艇悄然崛起<br><br>第二章 潜艇出击<br>波兰海军的这种做法也是出于无奈,本意是为了避免正面碰撞,保存实力,但却极大地削弱了波兰海军的实力,使得波兰海军从一开始就处于绝对劣势。<br>施密特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二战结束。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施密特认为誓言不再有效,便向纽伦堡法庭供认了。“雅典娜”号之谜这才逐渐揭开。<br>损失惨重的英国海军航空兵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说航空母舰无法承担反潜任务,有人说建造航空母舰还不如造反潜驱逐舰。英国海军航空兵认为,最好用事实来洗刷耻辱。<br>德军突袭斯卡帕湾的成功,惊动了英国海军,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在海上并不是无敌的,由此引发了大西洋上旷日持久的反潜与潜艇战。<br>1.绥靖政策下的海上危机<br>2.“雅典娜”号神秘沉没<br>3.潜艇与航母的较量<br>4.英国的“珍珠港事件”<br><br>第三章 海上告急<br>英国驱逐舰正在探测“U-48号潜艇,潜艇上的水手们能听见英军舰巨大的发动机的声音。一会儿,深水炸弹又发动了攻击,在潜艇的前后左右不断地爆炸,舱内的很多物品部被震坏了。<br>在入侵挪威的战役中,德国潜艇由于鱼雷普遍发生故障,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在纳尔维克附近海域,德国潜艇向运输船只和巡洋舰多次发动进攻,但所发射的磁性鱼雷均未命中目标。<br>德国海军也加入了袭击英国舰船的序列当时是晚上,英国的“戒备”号和“格拉夫顿”号驱逐舰向多佛尔返航时,鱼雷正中“戒备”号,舰体当即折为两截。10几秒钟后,“戒备”号迅速沉没,甲板上的几百名士兵随即被大海吞没。<br>英国人开始神经过敏了,在英国舰船下面的深水中,永远隐藏看看不见的潜艇,而潜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方向攻击他们。他们似乎发现了潜艇,而潜艇其实根本没有出现。<br>1.目标依然是商船<br>2.打开北海“牢笼”<br>3.紧扼英吉利海峡4.邓尼茨和他的“狼群”<br><br>第四章 “狼群"的“黄金时代”<br>这时,对英国来讲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且不说德国空中的强大,即使是德国的海军也迅速壮大起来。这是因为法国投降之后,法国的海军力量成了德国海上力量的一部分,这使得德国通过海路入侵英国成为可能。<br>丘吉尔认为,只要封锁了意大利的海上运输线,就能够在非洲战区打败德意联军。英军发挥了非常有效的飞机与潜艇的协同战术,对意大利运输船队的攻势越来越猛。<br>大西洋上肆虐的“狼群”,使英国维系运转的生命线开始动摇,运往英国成千上万吨的货物,常常在途中就沉入大海。更加危险的是,德国潜艇攻击商船的月吨位数已大大超出了英国新建船舶的吨位。<br>罗斯福于12月中旬构想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念头:为什么不对英国需要的补给品和装备实行出租或者出借呢?<br>1.大军压境——不列颠风云<br>2.雪上加霜——意大利参战<br>3.忧心如焚——华盛顿的甘露<br>4.背水一战——大西洋的疯狂<br><br>第五章 最后的疯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