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首先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诗词文学性是服从政治性的,而战略是政治的核心内容。革命和斗争是贯穿毛泽东诗词的主题,唯物主义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是毛泽东诗词的底色。从“政治诗”而不是仅从文学的视角发掘毛泽东诗词,才能更深入理解毛泽东诗词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绪论
1945 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应诗人徐迟之请,亲笔题词: “诗言志”。1958 年 3 月,毛泽东在成都主持召开中央会议期间,参观杜甫草堂,评价杜甫的诗是“政治诗”。我曾在杜甫草堂的简介中看到毛泽东的这一评价,这对我理解毛泽东诗词启发很大。毛泽东说杜诗是政治诗时,难道毛泽东自己的诗就不是政治诗吗?不从政治的角度看,我们肯定不能准确地把握毛泽东诗词的精髓。
1973 年 7 月 17 日,毛泽东会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杨振宁说 :“我读了主席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特别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很想去看看。”
毛泽东说 :“那是长征快完时写的。讲了一个片面,讲不困难的一面 , 其实里边有很多斗争,跟蒋委员长斗争、跟内部斗争。有些注释不大对头。如《诗经》,两千多年以前的诗,后来做注释,时代已经变了,意义已不一样。我看,过百把年以后,对我们这些都不懂了。”毛泽东显然对一些诗词专家对他写的《长征》一诗的解释不甚同意,就借《诗经》表达自己对“过百把年以后”人们对他诗词的解释也会遇到与《诗经》同样被误解的命运。毛泽东纠正了人们对杜诗的附会和误读 , 我们后人也应当从政治的高度,不能单纯从文学的角度来端正自己对毛泽东诗词的误读。毛泽东首先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诗词文学性是服从政治性的。因此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毛泽东诗词,可能最接近毛泽东对自己诗词的理解 ; 只有这样理解毛泽东诗词,才可能在“百把年以后”避免出现后人“对我们这些都不懂了”的结果。战略是政治的核心内容。由此,我想到了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毛泽东的诗词也可以有战略视角的解读,而不限于修辞、文学艺术角度的解读。阅读毛泽东的诗词,我们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是讲战略的。如果没有政治和战略高度,我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毛泽东诗词。
谈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我们就不能回避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认识毛泽东所有作品最重要的切入点,毛泽东的世界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是分不开的。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有一段对话:在听到有西方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时,我们的同志回答:不, 他是一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这样的认识才是对的,不能把毛泽东仅仅当作诗人,甚至仅当作一般的战略家,毛泽东首先是带领中华民族实现解放的伟大领袖。我们讲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不能仅从所谓“谋略”层面讲,战
术不能决定历史。战略首先是讲大势的学问,大方向错了,人的优点往往就成了缺点。毛泽东说:“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