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记官工作实务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103030
  • 作      者:
    王虹,邹群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书记官工作实务教程》分为两编共8章,包括书记官制度基础理论,书记官素质及职业道德规范、礼仪规范,书记官必备的法律知识、诉讼文书写作知识,书记官笔录及书记官工作流程等。《书记官工作实务教程》在内容编纂上紧紧围绕人民法院书记员的日常工作,以提高书记员的素质和工作技能为目标,内容力求具体、准确。<br>    《书记官工作实务教程》可作为大中专院校书记官专业、法律文秘专业、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书记员的工作指导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br>    但正在被执行刑罚或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br>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的。公诉人出庭的公诉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br>    3)两审终审制度<br>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两审终身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br>    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案件实行一审终审。<br>    (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br>    (2)基层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宣告失踪案件、宣告死亡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br>    4)合议制度<br>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除第一审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都要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制度又称合议制,是指由三人以上审判员或三人以上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的制度,它是与一个审判员独任审判相对而言的。合议庭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一般为三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以保留少数人的意见,但须记入笔录。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br>    5)回避制度<br>    回避制度是指司法人员与其经办的案件或者案件的当事人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因而不得参加处理这个案件的制度。<br>    ……
展开
目录
第1编 书记官制度基础理论<br>第1章 书记官制度概述<br>1.1 人民法院组织机构及设置<br>1.1.1 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和职权<br>1.1.2 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和主要工作制度<br>1.2 人民法院书记官制度概述<br>1.2.1 人民法院书记官的地位和作用<br>1.2.2 书记官的条件<br>1.2.3 书记官的职责<br>1.3 书记官管理制度<br>1.3.1 新中国成立后书记官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br>1.3.2 我国传统法院书记官管理体制及其弊端<br>1.3.3 我国现行书记官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br>1.3.4 人民法院书记官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br>1.3.5 国外书记官管理制度的介绍<br><br>第2章 书记官的素质与职业道德规范<br>2.1 书记官的素质<br>2.1.1 政治素质<br>2.1.2 心理素质<br>2.1.3 业务素质<br>2.2 书记官的职业道德规范<br>2.2.1 书记官职业道德的概念<br>2.2.2 书记官职业道德的要求<br><br>第3章 书记官礼仪规范<br>3.1 书记官礼仪规范概述<br>3.1.1 礼仪的概念和特点<br>3.1.2 司法礼仪的概念和意义<br>3.2 书记官礼仪规范要求<br>3.2.1 办公室礼仪<br>3.2.2 乘车礼仪<br>3.2.3 会议礼仪<br>3.2.4 书记官公务接待礼仪:<br>3.2.5 开庭礼仪<br>3.2.6 服装、仪表礼仪<br>3.2.7 书记官用语<br><br>第4章 书记官必备法律知识<br>4.1 法理学<br>4.1.1 基本概念<br>4.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r>4..2 宪法<br>4.2.1 宪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br>4.2.2 国家基本制度和社会制度<br>4.2.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r>4.2.4 国家机构<br>4.3 民法<br>4.3.1 民法的概念<br>4.3.2 民事法律关系<br>4.3.3 民事主体<br>4.3.4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br>4.3.5 物权<br>4.3.6 债权<br>4.3.7 知识产权<br>4.3.8 财产继承权<br>4.3.9 人身权<br>4.3.10 民事责任<br>4.3.11 诉讼时效<br>4.4 刑法<br>4.4.1 刑法概述<br>4.4.2 犯罪<br>4.4.3 犯罪构成<br>4.4.4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br>4.4.5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br>4.4.6 共同犯罪<br>4.4.7 刑罚<br>4.4.8 刑罚制度<br>4.5 行政法<br>4.5.1 行政与行政法<br>4.5.2 行政主体<br>4.5.3 国家公务员<br>4.5.4 行政行为<br>4.6 婚姻法<br>4.6.1 婚姻法的概念<br>4.6.2 结婚<br>4.6.3 离婚<br>4.6.4 家庭关系<br>4.7 刑事诉讼法<br>4.7.1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br>4.7.2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br>4.7.3 管辖和回避<br>4.7.4 辩护与代理<br>4.7.5 证据<br>4.7.6 强制措施<br>4.7.7 立案<br>4.7.8 侦查<br>4.7.9 起诉<br>4.7.10 审判程序<br>4.7.11 执行程序<br>4.8 民事诉讼法<br>4.8.1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br>4.8.2 民事诉讼管辖<br>4.8.3 民事诉讼参加人<br>4.8.4 民事诉讼证据<br>4.8.5 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br>4.8.6 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br>4.8.7 民事诉讼程序<br>4.9 行政诉讼法<br>4.9.1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br>4.9.2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br>4.9.3 行政诉讼管辖<br>4.9.4 行政诉讼参加人<br>4.9.5 行政诉讼证据<br>4.9.6 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br>4.9.7 行政诉讼的裁判<br><br>第2编 书记官工作实务<br>第5章 书记官笔录<br>5.1 书记官笔录概述<br>5.1.1 书记官笔录的概念与作用<br>5.1.2 书记官笔录的种类<br>5.2 书记官笔录的要求及制作技巧<br>5.2.1 书记官笔录的制作要求<br>5.2.2 书记官笔录的制作技巧<br>5.3 庭审笔录的制作<br>5.3.1 庭审笔录的概念与意义<br>5.3.2 庭审笔录的要求<br>5.3.3 如何做好庭审笔录<br>5.3.4 庭审笔录的内容<br>5.3.5 庭审笔录的常见问题<br>5.3.6 庭审笔录格式<br>5.4 其他常见书记官笔录的制作<br>5.4.1 送达起诉书副本笔录<br>5.4.2 讯问笔录<br>5.4.3 调查笔录<br>5.4.4 勘验检查笔录<br>5.4.5 搜查笔录<br>5.4.6 调解笔录<br>5.4.7 询问笔录<br>5.4.8 查封房屋笔录<br>5.4.9 强制执行财产笔录<br>5.4.10 查封、扣押财产笔录<br>5.4.11 宣布司法拘留笔录<br>5.4.12 刑事自诉案件告诉笔录<br>5.4.13 验明正身笔录<br>5.4.14 执行死刑笔录<br>5.4.15 合议庭评议笔录<br>5.4.16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br>5.4.17 宣判笔录<br><br>第6章 书记官常用司法文书写作<br>6.1 决定、命令类<br>6.1.1 决定书<br>6.1.2 命令<br>6.2 证票类<br>6.2.1 执行公务证<br>6.2.2 搜查证<br>6.2.3 送达回证<br>6.2.4 传票和拘传票<br>6.2.5 换押票和提押票<br>……<br>第7章 书记官工作流程<br>第8章 书记官立卷与归档工作<br>附录<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