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与错误辨识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641837
  • 作      者:
    张越,李瑾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的目的:为初涉文书写作者提供中文写作的指引。

本书的方法:结合通读权威辞典,发现常见表述语病。

本书的优势:借千余条立法修正案详细解析公文语法。

本书的立意:尽最大可能让广大读者从写作中受益。

本书的文风:用尽可能轻松的口吻来说透严肃的话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越,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硕士、行政诉讼法学博士。现任司法部机关纪委副书记。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制办副主任,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司副司长、政府法制协调司副司长、机关党委副书记。著有《行政复议法学》《法律责任设计原理》《中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读本》《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问答》《行政应诉工作指导》《立法技术原理》等。

 

李瑾,女,1986年1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毕业,管理学、文学双学士。长期从事国家级期刊的编辑工作,具有丰富的公文写作及编辑实务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大致按语言的构成体系部署篇章,分字词、词法、句法、常识四编。第一编是字词编,从汉语最基本的语法单元——单字写起,分析讨论单字、由单字构成的词组及作为特殊字符的标点符号在汉语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提示正统的规则与实际应用之间越来越显著的张力,引领读者有效地克服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编是词法编,在单字的基础上讨论汉语词组的构成以及汉语的词法,即基于汉语字词的分类,探讨汉语字词的词义及用法,分析讨论组字成句的过程中,字词的搭配、呼应及禁忌。第三编是句法编,在词法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汉语的语句级规律,如主语、谓语、宾语等的性质、作用、正确用法及如何避免错误用法。第四编是常识编,重点介绍汉语写作中需要掌握的常识、通识,分析讨论各类常识性知识、传统文化功底、伦理道德规范在日常行文中的运用,以及见识、学养等对于行文层次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的门径,特别介绍了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语义逻辑等在汉语表达中的应用趋势及成果,在最低限度、最小篇幅内提醒写作者注意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铸就较为深厚的写作功底和根基。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字词在公文写作中的特殊性

第一章 标点符号

第一节 标点符号与逻辑

第二节 标点符号辅助理解

第三节 逗号

第四节 顿号

第五节 分号

第六节 引号

第七节 括号

第八节 其他标点符号

第九节 避免标点符号缺失

第十节 使用习惯与未来趋向

第二章 单字

第一节 妙笔生花的单字

第二节 汉字语义的源头

第三节 语义考证的必要

第四节 语义考证的本质

第五节 语义考证的基础

第六节 单字背后的语义

第七节 汉字语义的变迁

第八节 一字多义

第九节 同音近义字

第十节 同音反义字

第十一节 近音易错字

第十二节 同音近形字

第十三节 近形易混字

第十四节 慎待生僻字

第十五节 外来语字词

第三章 构词

第一节 汉语构词之美

第二节 构词原理

第三节 构词与单字

第四节 构词词素

第五节 汉语构词法

第六节 构词法:并列结构

第七节 构词法:偏正结构

第八节 构词法:动宾结构

第九节 构词的定式

第十节 构词与典故

第十一节 构词与先人的认知

第十二节 构词与古人的风俗

第十三节 避免相互修饰

第十四节 易混的同音词

第十五节 易混的近义词

第十六节 易混的近形词

第十七节 创新构词的胆识

第十八节 创新构词的风险

第十九节 滥用构词标识

第二十节 对新词的宽容

第二十一节 迁就现实的痕迹

第四章 词义

第一节 词义与语意

第二节 参透词义的重要性

第三节 词义辨析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词义辨析:避免望文生义

第五节 词义辨析:辨析字义

第六节 词义辨析:分析结构

第七节 词义辨析:查阅辞典

第八节 词义辨析:专门定义

第九节 同义词

第十节 反义词

第十一节 双义词

第十二节 对偶词

第十三节 特殊词义的词

第十四节 词义的演进

第十五节 词义的关联性

第十六节 词义与搭配

第五章 词类

第一节 分类的必要

第二节 分类的难度

第三节 使用时的抉择

第四节 词类的乱用

第六章 词性

第一节 研究词性的目的

第二节 词性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字词的表意倾向

第四节 词性同向的要求

第五节 词素的指示作用

第六节 对义词

第七节 褒义与贬义

第八节 主动与被动

第九节 正面与反面

第十节 庄谐之辨

第十一节 正能量与负能量

第二编 词法在公文写作中的特殊性

第七章 名词

第一节 名词的功用

第二节 名词的词义

第三节 名词的语义范围

第四节 名词标识

第五节 名词的构造

第六节 名词的相互修饰

第七节 名词与指代

第八节 专有名词的认定

第九节 名词的数量含义

第十节 方位名词

第十一节 敏感名词

第十二节 近义名词

第十三节 名词的识用

第十四节 甄选的标准

第十五节 措辞的分寸

第十六节 名词的配伍

第十七节 名词的错用

第十八节 名词的演变

第十九节 词类的转化

第二十节 名词的创新

第八章 方位

第一节 方位的功用

第二节 方位的逻辑

第三节 坐标系

第四节 相对方位

第五节 相对关系

第六节 比较与排序

第七节 方位用词

第八节 自带方位的词语

第九节 隐含方位的词语

第十节 方位的隐喻

第十一节 单向词语

第十二节 多向定位

第十三节 页码定位

第十四节 法条定位

第十五节 范围的限定

第十六节 取向一致

第十七节 干扰定位

第十八节 重复定位

第十九节 定位冲突

第二十节 方位错乱

第九章 时间

第一节 时间观念

第二节 时间用词

第三节 计时单位

第四节 时点设置

第五节 时点表述

第六节 时段表述

第七节 绝对时间

第八节 相对时间

第九节 时序逻辑

第十节 时间的精准确定

第十一节 时间的准确表达

第十二节 时间与事件的统一

第十三节 事件的同时性

第十四节 时空交错

第十五节 时间错乱

第十章 成语

第一节 成语的功用

第二节 成语的认定

第三节 成语的构造

第四节 古人的错觉

第五节 成语的本义

第六节 成语的衍生义

第七节 成语的辨识

第八节 对成语的误解

第九节 望文生义

第十节 成语的使用

第十一节 成语的错写

第十二节 成语的错用

第十三节 半文半白

第十四节 成语的退化

第十五节 成语的创新

第十六节 成语的变造

第十一章 术语

第一节 术语的功用

第二节 术语的确立

第三节 学名、习语与通称

第四节 术语的定义

第五节 术语的本义

第六节 术语的辨识

第七节 术语的使用

第八节 术语的滥用

第九节 术语的错用

第十二章 代词

第一节 代词的本位

第二节 代词与指代

第三节 代词的包容性

第四节 指代的可靠性

第五节 代词的位置

第六节 代词的指代幅度

第七节 复数指代

第八节 不确定指代

第九节 指代用词

第十节 短语指代

第十一节 指人用词:他、她

第十二节 指物用词:它

第十三节 对称代词:彼

第十四节 万能代词:其

第十五节 近向指代:这、此、咱

第十六节 远向指代:那、彼、他

第十七节 疑问代词

第十八节 文言代词

第十九节 自带代词的动词

第十三章 动词

第一节 动词是语句的灵魂

第二节 动词的本义及辨析

第三节 动词的方向性

第四节 动词的倾向性

第五节 即时动词与延时动词

第六节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第七节 单字动词的辨识

第八节 “作、做”的辨识

第九节 复合动词的适用

第十节 动词结构的选用

第十一节 用词分寸的拿捏

第十二节 专业动词的选用

第十三节 动词与搭配

第十四节 动词错用为名词

第十五节 名词错用为动词

第十六节 通用动词的滥用

第十七节 动词叠用与语意干涉

第十八节 系动词的叠用

第十九节 助动词的叠用

第二十节 不必没词找词

第十四章 形容词

第一节 形容词的构造

第二节 形容词的标识

第三节 形容词的本义

第四节 形容词的倾向

第五节 形容词的搭配

第六节 形容词的误用

第七节 形容词的叠用

第八节 形容词的相互修饰

第十五章 副词

第一节 副词的本义

第二节 副词的认定

第三节 副词的构词

第四节 副词功能的变迁

第五节 近义副词的选择

第六节 必需与必须

第七节 表意力度的斟酌

第十六章 数词

第一节 数目与数字

第二节 数词的逻辑

第三节 单数

第四节 复数

第五节 基数词

第六节 概数词

第七节 模糊计数

第八节 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选用规则

第九节 数目字与科学计数

第十节 序数词

第十一节 绝对序数与相对序数

第十二节 经典的序数词

第十三节 次、届、级的区分

第十四节 数词的省略

第十七章 量词

第一节 量词的含义

第二节 量词的作用

第三节 量词与分类

第四节 特殊的量词

第五节 计量单位

第六节 量词的省略

第七节 数量词的搭配

第八节 数量词的特殊搭配

第十八章 数量概念

第一节 数量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数量概念的辨析

第三节 不必提及的数量概念

第四节 字面之下的数量概念

第五节 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

第六节 不确定量的表示

第七节 数量的直观表达

第八节 数量指标

第九节 数量指标的主客之别

第十节 数量用词

第十一节 违背数理常识

第十二节 胡乱对比

第十九章 连词

第一节 连词的功用

第二节 常用的连词

第三节 连词与搭配

第四节 连词的“射程”

第五节 连词与表意层次

第六节 连词与逻辑关系

第七节 连词的滥用

第八节 连词的错用

第二十章 介词

第一节 介词功用

第二节 就地构词

第三节 介词搭配

第四节 介词短语

第五节 “把”字结构的黄昏

第六节 用途广泛的“对”字结构

第七节 多重介词嵌套

第八节 介词的“射程”

第九节 介词结构缺失

第十节 多余的介词

第二十一章 助词

第一节 基本使用规则

第二节 连接助词:“的”及“的”字结构

第三节 连接助词:地

第四节 连接助词:得

第五节 顺承助词:就

第六节 归属助词:所

第七节 完成时态标识:了

第八节 进行时态标识:着

第九节 语气助词:哪、呐

第十节 文言助词:之

第十一节 后缀:儿

第十二节 助词的选择

第十三节 文言助词的滥用

第三编 公文写作的基本句法

第二十二章 主语

第一节 主语的位置

第二节 形式主语

第三节 主语的轮换与替代

第四节 从句也要有主语

第五节 主语与表语协同

第六节 主语的省略

第七节 主语缺失

第八节 主语重叠

第九节 主语错乱

第二十三章 谓语

第一节 主谓搭配

第二节 动词选用

第三节 用词重叠

第四节 通用动词的滥用

第五节 系动词省略

第二十四章 宾语

第一节 动宾搭配的原理

第二节 动宾搭配的基础

第三节 动宾搭配的保障

第四节 熟悉常用搭配

第五节 配齐搭配的结构

第六节 介词结构的辅助

第七节 动宾搭配的分寸

第八节 避免搭配歧义

第九节 避免相互干涉

第十节 关注双重宾语

第十一节 避免宾语冗余

第二十五章 定语

第一节 定语的搭配

第二节 语意的衔接

第三节 “的”字结构

第四节 用词的适当性

第五节 限定的准确性

第六节 限定的必要性

第七节 错误的限定

第二十六章 状语

第一节 状语条件的准确描述

第二节 条件状语

第三节 条件状语的“的”字结构

第四节 防范“的”字结构的陷阱

第五节 时间状语

第六节 原因状语

第七节 多余的状语

第二十七章 补语

第一节 补语的功用

第二节 补语的标识

第三节 补语与动词的搭配

第二十八章 系表结构

第一节 基本结构

第二节 用于概念界定

第三节 标示种属关系

第四节 省略系动词

第五节 避免同义反复

第二十九章 否定结构

第一节 否定与逻辑非

第二节 否定与纯净分类

第三节 否定结构的定式

第四节 否定用词

第五节 否定词的“射程”

第六节 否定词的叠用

第七节 否定之否定的逻辑

第八节 准确表达否定语意

第九节 否定语意的协调

第十节 用不好否定的原因

第三十章 被动语态

第一节 被动的逻辑

第二节 行为主体的确定

第三节 行为对象的选择

第四节 主动被动的转换

第五节 被动语态的用词

第六节 动词的主动与被动

第七节 专用于被动的动词

第八节 被动标识

第九节 不用标识

第十节 标识重叠

第十一节 大胆使用被动

第十二节 仍以主动为主

第十三节 择机改用被动

第三十一章 时态

第一节 动态与静态

第二节 时态与状态

第三节 时态的选择

第四节 时态的标识

第五节 完成时及其标识

第六节 进行时及其标识

第七节 过去时及其标识

第八节 将来时及其标识

第九节 不用标识

第十节 自带时态

第十一节 避免时态错乱

第三十二章 比较关系

第一节 可比性

第二节 比较的标准

第三节 比较用词

第四节 原级

第五节 比较级

第六节 最高级

第七节 比较对象的错位

第八节 颜色与灰度

第三十三章 其他语法关系

第一节 并列关系

第二节 领属关系

第三节 种属关系

第四节 顺承关系

第五节 递进关系

第六节 因果关系

第七节 语法关系的匹配一致

第四编 公文写作常识

第三十四章 常识与态度

第一节 常识的功用

第二节 常识的分类

第三节 写作的态度

第四节 态度的表达

第三十五章 见识与学养

第一节 知识与见识

第二节 精细写作

第三节 把话说圆

第四节 避免抬杠

第五节 不无病呻吟

第六节 不一惊一乍

第三十六章 数据表达

第一节 培养数学意识

第二节 参透数量关系

第三节 数学与算术

第四节 数据量及其构成

第五节 存量与变量

第六节 增长的模型

第七节 数值的估量

第八节 极值的表达

第九节 数值的边界

第十节 统计的本质与意义

第十一节 学点几何知识

第十二节 验算的必要性

第三十七章 写作逻辑

第一节 逻辑的本义

第二节 数理的逻辑

第三节 现实的逻辑

第四节 事理的逻辑

第五节 法理的逻辑

第六节 语义的逻辑

第七节 语法的逻辑

第八节 逻辑与论证

第九节 逻辑与重复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