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突:涉诉信访机制的制度缺陷
涉诉信访机制的价值失衡源于制度缺陷。其制度缺陷客观上成为国家政治认同流失的重要渠道,其恶性后果有三:造成中央政治权威的流失;从根本上动摇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同时伴生了后果严重的打击报复和政治激进主义。
(一)“天听”效应导致政治权威的隐性缺失
“上达天听”是基于中国两千余年的皇权政治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青天”情法和诉苦方式,对中国乡土社会影响深远。信访机制恰恰为这一传统意识的延续提供了现代制度桥梁。与古代“告御状”的层层政治阻隔不同,在信访制度框架下,信访人有了与“国家”和“中央”近距离接触的政治机缘,从1921年安源工人的来信到21世纪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上访,确因高层重视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将这种信访现实中存在的以寻求权力干预为途径而个别实现权利救济的现象称为“天听”效应。这一效应的存在致使信访人将“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反映情况”作为上访的最后手段。“上访制度的设立作为‘人民民主制’的实质性内容……使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的介入制度化、常规化了。”但是,“信访”不是“司法”,它更多是作为社会安全阀机制而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并不能够通过上访渠道而解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热情接待进京上访者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开始对“非法上访”和“无理取闹”者予以规约和惩戒。上访者开始质疑中央权威,“进京上访成为中央政治权威流失的重要渠道。”
展开
——霍姆斯
要保证人民司法事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司法理论的研究。
——沈德咏
司法的使命不在于创新,而在于诠释。
——赵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