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律的追求:写给执法者的书.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202391
  • 作      者:
    尹晋华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历史孕育了神圣而崇高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推动了厚重而绵长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史,就是一部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史,就是一部用制度和法律维护人类正义的进步史。
展开
精彩书评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德】卡尔·马克思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  一样。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
    --【美】约翰·罗尔斯
展开
精彩书摘
    3.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学者通常认为礼治、德治、人治是孑L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但在孔子的思想中不乏关于公平正义问题的论述。
    (1)关于立法权的正当性问题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就是任何事要做出,前提是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职权,也就是该事必须为分内之责。立法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权力,“乃国之利器”,其他势力不得非法干涉、僭越。孔子之所以反对晋国的“铸刑鼎”,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晋国违反了作为诸侯国无权制定国家法律的原则,“擅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奸也”。所以若制定民众都能服从的法律,首先应该具有正当的立法权。
    孔子认为对普通民众要以教育为主,靠“礼乐”来进行正面引导,违反了礼乐的行为才有可能受到刑罚处罚,所谓“出礼则入刑”。同时,即使有人有了“出礼”的行为,孔子也反对轻易动用刑罚,只有对那些对社会已为危害行为同时拒绝接受教化改变的人才能适用刑罚。孔子认为,只有划清了礼乐和刑罚的界限,才能使普通民众有所依从,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句话还体现了孔子的另外一个思想,即他认为刑法不能单独起作用,必须要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相结合才能真正发生作用。
    (2)关于司法原则和司法人员的素质要求问题
    孔子推崇“中庸”思想,“中庸”也就是“用中为常道”,既反对过分,也反对不及。这种思想体现在适用刑罚上,孔子认为对那些应受刑罚处罚的人,应当用刑适中。他继承了西周以来形成的“中罚”思想,并丰富了该理论的内容。首先,要求统治者在立法时要轻简,“宽则得众”,反对苛政暴刑。其次,要求司法人员用刑要识察,只有对行为人进行识察,才能谨慎用刑,才不会滥杀滥罚。这一思想对后世一些防止错案的司法原则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要求司法人员量刑时要讲求“执”和“时”,“执”指原则性,“时”指灵活性,这二者结合,审时度势,权衡处之,这一点对用刑适中也相当重要。
    在对司法官的素质要求上,孔子主张,把正直的人选拔出来,管理约束邪曲之人,百姓就会服从;而任用邪曲之人来管理正直的人,百姓就不会服从。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公平正义之旅
中国
一、夏商周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时期
六、宋元时期
七、明清时期

西方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
西塞罗
亚里士多德
奥古斯丁
二、启蒙时代
贝卡利亚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霍布斯
三、后启蒙时代
韦伯
卡多佐
休谟
斯宾塞
德沃金
罗尔斯
拉德布鲁赫
博登海默
哈耶克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
二、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制中的公平正义
三、中国四代领导集体法治思想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部分  公平正义之辨
政治视域中的公平正义
经济视域中的公平正义
哲学视域中的正义
……
第三部分 公平正义之典
第四部分 公平正义之制
第五部分 公平正义之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