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4549
  • 作      者:
    吴宗国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宗国,1934年出生于南京,祖籍江苏如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著作有《隋唐五代简史》、《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主编)、(CON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主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科举之名始于宋代。唐代贡举制度宋以后也习称为科举,因为它已具备了科举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故《唐代科举制度研究》亦以科举名之。《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追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论述了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变化,对唐代科举制度中常科和制科中一些主要问题、科目选和学校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还探讨了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并对由科举制度发展而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请托行卷盛行、门荫衰落和进士家族、社会等级再编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其三为超拔群类(开元六年)、拔萃(九年、十三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四年、天宝八载)、茂才异等(开元十年)、贤良方正(开元十四年、天宝元年)、多才(开元二十一年)等超拔之科;
  其四为高才沉沦,草泽自举(开元十五年)、才高未达、沉迹下僚(十七年)、高蹈不仕(天宝四载)、风雅古调(六载)等。
  其五为王霸、牧宰(开元二十三年)、博通坟典、才可宰百里(天宝十载)等理人之科。
  此外,还举行过一次洞晓玄经科(天宝十三载)。
  在这几类科目中,文学之科主要集中在开元五年至十年之间,韬略之科主要集中在开元九年至十五年间,而在开元十三年至二十三年间,则主要是拔萃和才高未达一类科目。至天宝年间,制举主要集中在天宝元年和天宝十三载,其他时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科目,也没有选拔出什么突出人才。
  玄宗开元五年至十五年期间,制举以文学之科和韬略之科为主。这是与玄宗在开元之治逐步形成后,锐意于文治武功相一致的。开元中年又连续几次以才高位下、沉迹下僚为科名,则是为了协调地主阶级内部的某些关系。天宝年间虽然平均年科次与开元时相近,但平均1.7 年进行一次,仍低于开元时1.3 年一次的水平。除天宝三年和十三载有文词秀逸、词藻宏丽和军谋越众等科,其他年代分别为博学宏词、高蹈不仕、风雅古调、拔萃、博通坟典、才可宰百里等科,没有显示一个集中的主题。这与天宝年间李林甫当政,主要是以吏干来选拔官员,也有密切的关系。
  开元、天宝时期设科的这种情况说明,开元前期,玄宗虽曾想通过制科来选拔一些经邦治国、明于韬略的人才,但由于神龙以后,文学取士成为主要的潮流,因此,除了选拔出王翰、孙逖、达奚殉、苗晋卿等文士外,并没有选拔出什么杰出的政治人才。而随着开元之治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矛盾的迅速发展,开元中年以后迫切需要一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举制度的产生
第一节 察举制内部新制度的萌芽
第二节 科举制的产生

第二章 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
第一节 门荫入仕
第二节 流外人流与杂色人流

第三章 唐代科举制度之一:常科
第一节 科目
一、秀才科之废
二、明经类各科
第二节 举格
第三节 乡贡
第四节 考试
一、到省后的手续
二、主司
三、考试
第五节 录取和放榜
一、录取情况
二、放榜
三、谢恩、期集和关试

第四章 唐代科举制度之二:制举
第一节 制科的设置
第二节 科目
第三节 制举之制
第四节 荐举和自举
第五节 考试
一、考试时间
二、亲试和考官
三、考试科目和试题
第六节 录取和出路

第五章 科目选
第一节 拔萃、宏词和平判入等
一、拔萃、宏词和平判入等的设立
二、科目选的设立与循资格
第二节 唐朝后期的科目选
一、唐朝后期科目选的情况
二、科目选在唐后期官吏升迁中的地位

第六章 学校与科举
第一节 梁陈齐周的学校
第二节 隋代的学校
第三节 唐前期的学校及其与科举的关系
第四节 私学的兴起
一、私人讲学的衰落
二、私学的兴起
第五节 唐朝后期的学校和学生

第七章 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
第一节 唐前期进士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
一、唐初进士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
二、进士三场试的确立
第二节 从文学取士到诗赋取上
一、以文学取士的反复
二、诗赋取士
第三节 唐后期进士录取标准的变化
一、安史乱后有关进士科的争论
二、进士录取标准的变化

第八章 科举在选举中地位的变化
第一节 进士科与高级官吏的选拔
一、进士在高级官员中比重的逐步提高
二、开元、天宝之际形势的逆转
三、进士科成为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明经地位的变化
一、唐前期明经的地位
二、明经地位的下降
三、明经在唐后期官僚结构中的地位
第三节 制科的衰落

第九章 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第十章 请托行卷的盛行

第十一章 科举中的权贵子弟问题
第一节 子弟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不放子弟局面的形成
第三节 晚唐微妙的形势

第十二章 门荫的衰落和进士家族
第一节 门荫的衰落
第二节 辟举与进士科的结合
第三节 进士家族和官僚世袭

第十三章 唐后期应举及第范围的扩大
第一节 阶层的扩大
一、贫寒子弟
二、州县胥吏和工商子弟
第二节 地域的扩大

第十四章 科举与社会等级再编制
第一节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 士族含义的变化
第三节 衣冠户
第四节 举人层

第十五章 科举发展的趋势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