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资质、起事动机上找到理由后,在火拼对手、减少反抗的阻力、争取民众的支持、震慑对手等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旦在适当的场合、在适当的人群、选择适当的时机发布这样的信息,更能起到“一呼百应”的奇效。<br> 如果登上帝位、成为天下第一人后,如何利用权力控制臣民又是一门学问。在传统中国,政治统治相对来说较为单一,权力行使的对象较为直接,所谓统治的直接对象可以笼统地划分为两者,一是民,一是臣,即两种政治关系,君民关系、君臣关系,帝王的政治权术也主要在这两者上下工夫,尤其是后者,成为所谓“帝王术”的核心内容。<br> 如何治民,首先涉及对百姓的认识,即百姓本性是什么、百姓到底有多大作用、百姓在惹急了的情况下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关于百姓本性的问题,也是人性假设的问题。在专制社会,一直存在一个基本的假设,即现存地位的差别就是区分人性优劣、高下的重要标准,所谓身份社会就是这个意思,以前在中国还流行过这样的顺口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是中国的流行话语、享有政治霸权的,可见这样的思想一直广有市场。所谓现存地位,一是政治地位,说白了就是官大官小或者光头百姓,官大就意味着道德品质高尚、就是人们道德楷模,这种以权力绑架道德、由道德附庸权力的思想,又在文化理念上得到了合理的圆融,书读得多就可以改善道德,书读得好就能够提升品质,于是“学而优则仕”,是说书读得好、道德变得高尚,获得官位理所当然。普通百姓当然就没有什么道德,是一般的群氓,是一群乌合之众。对于这样的后知后觉者,官员作为道德的榜样,有义务、有能力也有责任来管理、教育、启蒙、改造他们,高高在上的人性假设使得官员占有资源得到了解释,获得了必要的合理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