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00441
  • 作      者:
    喻国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犬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务及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同耐兼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专家组成员、《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等。 
    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学术成就: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18部,另有400余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社会的内部逻辑和文化价值体系,以科学方法对新兴的网络舆情进行采集、评价、对比分析和预测,目的在于为正确审视和妥善解决中国社会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的新问题、新矛盾贡献自己的视角。《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适合新闻传播学师生及从业人员使用,也是关注中国社会舆情的读者之有益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良好的系统,必然是一个有序、开放的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外界开放,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流,这样才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整个媒介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中,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有着自组织特性的子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子系统。网络舆情系统需要与社会系统、传统媒体以及个人等外界信源不断发生联系和交流,通过信息流和意见流的持续输入与输出,在对社会公共事件及矛盾的交互式探讨和交流中,使意见得到沟通,使问题得到解决,使舆情从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实现其“社会减压阀”的功能。因此,网络舆情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是在与外界不断进行信息和意见交换的开放过程中实现的。
  (二)网络舆情系统是非平衡态的系统
  非平衡态是一个系统的有序之源,是指系统内部各个区域的物质和能量分布是有差别的,是极不平衡的。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必定是一个有差异、非平衡的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使系统内部存在差异、分化和矛盾,才能形成有序结构和动态特征,使系统功能更加完善。而平衡态下的系统,其内部无序性高、竞争性弱。这种表面上的平衡,会对系统发展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对开放的网络舆情系统而言,公众针对公共事件释放的刺激性信息形成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往往会在“群体极化”的作用下发生分化,形成极具差异和对峙的“核心圈子”,并且随着时间和公共事件的向前发展,这些“核心圈子”也不断扩大或缩小,相互处于此消彼长、远离平衡的状态。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一节 社会背景分析
第二节 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网络舆情可测量的理论分析
二、网络舆论热点衡量的基本指标建构
三、两类不同网络舆情的测量指标体系建构

第二部分 年度总报告
第一节 各类舆论场域舆情热点热度排行榜
一、传统大众媒体关注度
二、新闻网站关注度
三、网民关注热度
四、网络意见领袖关注度
第二节 2009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数量统计特征
一、全年指数为60分以上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数量分布:全年呈两个小高峰的M型分布,5月份舆情热点事件最多
二、全年舆情热点事件的指数分布:呈两个小高峰的M型分布,5月份总舆情指数最高,而10月份则平均舆情指数最高
三、全年所有舆情指数在9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总计20个
四、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的词频分析:争议、官员、最牛、死亡等词的频次最高
五、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烈度分布:以黄色警戒界级别为主
六、全年舆情热点事件主要集中的领域:1/3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
七、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涉及的具体新闻领域:政府部门及个别官员的行为不当是目前网络热点事件集中领域
八、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关涉主体:公检法系统、职能部委、外国等主体是网络热点事件主要关涉主体
九、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分布的行政级别:出现了向县级等行政区域转移的趋势
十、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省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广东、四川、浙江等省区
十一、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信息倾向性:负面信息更能引起网民的关注
十二、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首发主体:传统大众媒体与网民的比例是2:1
十三、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首发论坛:市级及其以下论坛是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集中首发论坛
十四、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议题活跃天数:平均每个热点议题存活时间为16.8天,大多数集中在两周以内
十五、全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意见的多元性分布:平均每个议题的意见类型为1.7个,单一化程度高
十六、简要的结论
第三节 2009年网络热点人物盘点
一、天价烟局长周久耕
二、烈女邓玉娇
三、“富二代”胡斌
四、开胸验肺的张海超
五、被钓鱼执法的张晖
六、“屠夫”吴淦
七、被跨省追捕的王帅
八、最年轻市长周森锋
九、为谁说话的逯军
十、绵羊音曾轶可
十一、开豪车的检察长刘丽洁
十二、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
十三、何东旭等三英雄
十四、打黑书记薄熙来
十五、被侮辱的上访者李蕊蕊
十六、被冒名上大学的罗彩霞
十七、断指证清白的孙中界
十八、涉嫌伪造证据的李庄
十九、奥巴马女郎王紫菲
二十、“熊姐”在出没
第四节 2009年网络流行语盘点
一、躲猫猫
二、70码或欺实马
三、不差钱
四、“压力差”
五、这事不能说太细
六、做噩梦和撞墙死
七、心神不宁
八、道德飙车
九、过度引用
十、你是不是党员
十一、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十二、我们都是有身份的人
十三、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
十四、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
十五、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十六、他胃疼管你什么事
十七、你是哪个单位的
十八、楼脆脆、楼歪歪、桥塞塞
十九、找人牵手看电影
二十、临时性强奸
二十一、八十七度
二十二、鱼塘钱、挖鱼塘
二十三、要跳就去跳五楼
二十四、纸币开手铐、死角角、鞋带自缢
二十五、今天,你偷菜了吗
二十六、被就业
二十七、富二代、穷二代
二十八、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
二十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三十、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三十一、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三十二、杯具、餐具
三十三、你C)UT(落伍)了
第五节 2009年网络社会潮流盘点
一、烎时代和烎一代
二、门时代
三、寂寞党
四、哥时代、XX教时代
五、杯具派
六、80后集体记忆风潮

第三部分 月度报告
第一节 2009年1月舆情
一、1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二节 2009年2月舆情
一、2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三节 2009年3月舆情
一、3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四节 2009年4月舆情
一、4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五节 2009年5月舆情
一、5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六节 2009年6月舆情
一、6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七节 2009年7月舆情
一、7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八节 2009年8月舆情
一、8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九节 2009年9月舆情
一、9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十节 2009年10月舆情
一、10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十一节 2009年11月舆情
一、11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十二节 2009年12月舆情
一、12月度主要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60分以上)
二、本月度重要热点事件扫描

第四部分 专题报告
第一节 舆情分析专题:央视新台址大火
一、事件的过程
二、各媒体的反应事件分析
三、网民的观点和评价
四、媒体的观点和评价
五、研究结论
第二节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南京天价烟事件
一、事件的过程
二、事件及议题传播路径分析
第三节 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舆情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传统大众媒体对交通事故报道的呈现机制研究
三、交通安全的网络舆情研究
四、附录:大众媒体报道的交通安全状况的特征统计
第四节 月度电视剧舆情分析暨电视剧全效评价指数报告
一、研究方法
二、电视剧全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5月份全国上星电视台播出影视剧的全效评价指数
四、研究背景及结论——电视剧舆情及影响力价值评判
第五节 2009年主要窗口部门的网络舆情报告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发现及结论
第六节 中美主流媒体关于金融危机的媒介呈现机制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发现
三、研究结论与相关讨论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一、舆情热点事件主要集中的议题
二、中国网民特质及其结论
三、网络社会和网络世界相关研究结论
四、党和政府干预网络舆情的策略研究结论
五、网络舆情热点应对之道

后记 众声喧哗背后的盛世危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