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1761
  • 作      者:
    刘鑫淼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刘鑫淼(1975- ),男,广东信宜人,法学博士,湛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在研人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究》、《东北师大学报》、《理论探讨》、《浙江社会科学》、《长白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3项;主要省厅级课题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共精神是一个含义广泛而深刻的概念。它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的公共生活领域,对它的研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恒常性的课题。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开展对公共精神的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着力探讨公共精神生发的内在机理,揭示公共精神与现代化的种种诉求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西方在现代性展开过程中倡立公共精神的经验教训,以启示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推进当前和谐社会构建及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而且是人的精神性的重要体现,而人的精神的唯一特性就是自由,也即超越。这种超越性的实现就必须要在社会的层面才是可能的。个人主义鼓吹者有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强调个人主义对个人价值、尊严的肯定。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是否只有个人主义才强调或者实现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集体主义就一定是否定或压抑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呢?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集体主义同样强调并提倡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衡量个人价值实现与否的尺度在于他对社会、对集体的贡献大小。从这个意义上,集体主义原则既可以立基于“个体一集体”同一性的哲学人类学的本体论之上,也可以从道德哲学本体论上作出“集体优先性”的逻辑推论。
    花费如此浓重的笔墨来探讨集体主义原则及集体主义精神,在于区分“真实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虚假的集体主义精神”。“真实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本书所探讨的“公共精神”具有内在本性上的相契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而与“虚假的集体主义精神”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所谓“真实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建立在“真实的集体”的基础上,并为实现真实的集体利益、集体价值而倡导的道德精神。它与公共精神具有内在本性上的相契,是因为它们都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和新的人的交往方式而产生的人的精神样态和道德诉求;它们共享着对集体利益、集体价值进行维护和践履的价值理念;它们所持守的集体价值的合法性都必须接受人类“公共性”的考量,也即它们是否实现了集体内部的“正义”——集体是否保障其成员的基本人权,是否公正分配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对共同利益是否予以平等分配,追求集体利益的行为是否侵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或个体的正当利益等;最后,它们同时都被认为是对“公共善”的实现方式。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公共精神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界定与阐释
一、对公共精神的界定
二、对公共精神的阐释
第二节 演进与分类
一、公共精神的演嬗
二、公共精神的分类
第三节 范式与功能
一、理论范式
二、建构功能
第四节 内涵与张力
一、集体主义精神与公共精神
二、社会公德与公共精神
三、公众舆论与公共精神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公共精神

第三章 西方现代性语境中的公共精神
第一节 从自我證明到契约达成
一、自我證明:启蒙运动的使命
二、契约:启蒙后的人的交往样式
三、契约的公共精神
第二节 公共性:现代性政治的抉择
一、公共性的现代开显
二、政治现代性的意涵
三、公共精神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四、公共精神与政治合法性的重置
五、公共精神与分权制衡学说
第三节 市场经济伦理与公共精神
一、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
二、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
三、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四节 当代西方公共精神的内在困境与启示
一、西方现代性脉络中的公共精神实质
二、以个体私利为基础的公共精神危机
三、以个体私利为基础的公共精神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精神吁求
第一节 “公”“私”观念的理论棱镜及现代定位
一、中国在倡立公共精神问题上的困惑
二、“公”“私”观念的理论棱镜
三、“公”“私”观念的现代定位
第二节 崇公抑私的意识形态
一、“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二、“天下为私”的逻辑归宿
第三节 私密化的社会结构
一、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
二、“内卷化”的社会特质
第四节 缺乏公共性的公共权力
一、为什么权力是“公共的
二、政治现代化就是要还权力以“公共性

第五章 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
第一节 建构公民社会
一、公民社会:公共精神的现代载体
二、建构公民社会何以可能:条件和特点
三、建构公民社会如何可能:原则和策略
第二节 践履民主政治
一、民主政治:公共精神的根本体现和落实途径
二、善治:彰显公共精神的社会管理新理念
三、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创新
第三节 提升公民素质
一、公民教育:培育公共精神的根本途径
二、中国现代化语境中的公民教育
三、中国公民教育的路径选择
结束语培育公共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