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方向:中国崛起必须摆脱美国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64573
  • 作      者:
    丁刚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刚,上世纪50年代生人,祖籍上海,长于陕西。做过工人,当过教师。1982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同际部工作。从1990年起,先后任人民日报驻瑞典、比利时(欧盟)和联合国(美国纽约)记者,现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西安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近年来撰写了大量国际和时政评论,提出的“脱美国化”概念引起广泛共鸣。作品曾数次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国际新闻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城市化,或者说现代化勾起的欲望会不会也像海水一样?就怕它比海水还要咸呢。这或许就是我们摆脱美国模式的难点所在。中国的难度在于,她还没有步入发达国家之列,甚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现在却被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要求要像一个发达国家那样来承担责任。<br>    亚洲人要真正能够高昂起自己的头。没有自己的大国,没有自己的安全体系,就只能依附于美国,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来掌握。<br>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重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老路,更不是重复原有的文明史,而是要走出一条新的和平发展之路,书写新的历史观和文明史观。我们正在和将要做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两种历史观的较量,这场较量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几代中国人来说,都具有挑战的意味。<br>    从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只是从舞台下走上了舞台,远未居于舞台中央。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恐怕还很漫长。过低估计自己不行,过高估计恐·怕也没有什么好处。否则我们动不动就会不高兴。
展开
精彩书摘
    能完成的工作,或者同时擦亮3根火柴点1支雪茄。而质量方面的奢侈则以精制品为典型,“通常,精制的对象既包括材料也包括产品外观”。<br>    更有意思的是,桑巴特还进一步揭示,凡是在财富开始增长而且国民的“性要求”能自由表达的地方,都能发现奢侈现象很突出。当然,他还提到诸如雄心、喜欢展示、炫耀以及权力欲等这些追求奢侈的重要动机。<br>    我不知道现在中国出现的奢侈品消费热现象主要应当套用哪个动机,或许所有的动机都兼而有之,但桑巴特说的“财富开始增长”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的中国,肯定是有史以来最为富有的,这为追求奢侈创造了条件。<br>    导致奢侈的原因或条件,可能并不重要,因为这些都反映了人的基本心理和城市化的必然,但桑巴特的断言——奢侈产生资本主义,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br>    从奢侈品店在中国大都市层出不穷到桑巴特对奢侈的论述,再到如今各方正在热烈讨论的资本主义模式的改革,其中的联系无疑反映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br>    谈到资本主义,如果从心理层面来剖析,我们更多时候会使用贪婪这个词。但贪婪与奢侈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可以说,正是这对“孪生兄弟”,驱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导致了市场经济规律性危机的出现。<br>    在中国人看来,奢侈与贪婪都是带有贬义的词汇,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没有对奢侈的追求,就不可能有城市的扩张、经济的扩张。……
展开
目录
    路在何方<br>    欲望都市<br>    奢侈的力量<br>    摩天大楼之欲<br>    为了汽车的城市<br>    脱美国化——不可回避的问题<br>    北京,2008年9月1日<br>    国家发展目标,关键在公平<br>    中国现代化难在“压缩”<br>    扩大内需是最终出路<br>    经济转型必须增加百姓收入<br>    重视研究城市贫困<br>    谁来继承“上海制造”<br>    以最小能源成本实现和平发展<br>    在内心深处建立道德壁垒<br>    中国人,你咋就不怕死?<br>    教养是一种习惯<br>    “三鹿”中了华尔街的毒<br>    上海需要更多“简光洲”<br>    “五四”是一场尚未完结的讨论<br>    经历磨合<br>    两个舞台<br>    两种历史观的较量<br>    隔膜不是一天形成的<br>    徘徊在天堂与魔鬼之间<br>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美关系最大驱动力<br>    从“淘金者”到“掏金者”<br>    有光膀子的北京才是真实的北京<br>    中国不是闯进瓷器店的大象<br>    中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了吗?<br>    消费为王<br>    与西方交往不能总怕上当<br>    “我们发现了世界,还是世界发现了我们<br>    大门打开,我们怎样影响世界<br>    <br>    突破制衡<br>    是中国分裂了欧洲吗?<br>    中国媒体替谁说话<br>    谁的声音——全球传媒的话语权之争<br>    解放思想,要打破西方语言牢笼<br>    偏见从何而来<br>    冷静面对“中国责任论”<br>    中国鞋被烧的启示<br>    争夺标准就是争夺市场<br>    中国国企为何难进西方大门<br>    <br>    审视美国<br>    美国不是民主的救世军<br>    奥巴马现象加固白人优越感<br>    林肯的理想与现实<br>    为什么奥巴马应当感谢布什<br>    本·拉登的胜利?<br>    谁来扛美国甩的包袱<br>    从“巧实力”看奥巴马对华政策<br>    大洋彼岸那个姓亨的老头走了<br>    冷战还会重演吗?<br>    美欧大市场意在新规则<br>    为什么不应低估美国次贷危机<br>    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br>    <br>    关注周边<br>    警惕周边研究边缘化<br>    乌兰巴托的裂痕<br>    泰国的富人闹事<br>    首尔的除新布旧<br>    中印比较应走出西方误区<br>    俄罗斯,一个怀旧的强国<br>    当“三八线”不复存在<br>    东亚的尴尬<br>    书写新的亚洲史<br>    亚洲的奥运<br>    细微的善意<br>    <br>    他山之石<br>    马克思从来没有离开过欧洲<br>    一个北欧王国的发展经验<br>    GDP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br>    另一种增长<br>    纳税的热情<br>    穷人的慈善<br>    限制塑料袋考验了什么<br>    瑞典的现代神话<br>    安然黑幕是怎样揭开的<br>    <br>    铭记历史<br>    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br>    凯拉的悲剧会重演吗?<br>    面对奥斯威辛的抉择<br>    告诉你的孩子<br>    日俄战争之辱不容忘记<br>    日本缺少什么样的反思?<br>    下工夫研究日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