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发展观”教学案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74262
  • 作      者:
    杨虹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推动案例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科学发展观”教学案例》。<br>    在编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基本内容为参考系,尽力对应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章节进行编写;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素材,选择的案例力求具有导向性、典型性、真实性;案例内容包括案例文本、思考讨论题、案例解析、教学建议等四部分内容;案例文本语言力求准确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成果加以强调,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地位和历史地位。<br>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新高度。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的新成果,是继“与时俱进”之后的又一个新理念和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在求真务实的过程中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并对当代共产党人更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的新要求,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根本的思想基础。<br>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根据,把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统一起来,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阐发和运用。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关于历史主体思想的运用和阐发。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特别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理论的运用和阐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对唯物史观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特别是关于人、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连续性理论的运用和阐发。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唯物史观又发展了唯物史观,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科学回答了发展问题,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br>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新升华。如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样,科学发展观也是在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中实现飞跃的,是人类文明成果之集大成。科学发展观追踪世界发展理论前沿,注重吸取国际社会发展的有益成果和实践经验,扬弃西方包括人本主义理论等在内的各种文明成果,借鉴其体现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进步成果的积极因素,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所实现的新的思想创造和理论升华。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br>案例一  胡锦涛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br>案例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br>案例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br>案例四  从华西村的发展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br>案例五  从自然灾害与文明的发展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br>案例六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br>案例七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br>案例八  “山寨文化”在争议中前行<br>案例九  从三鹿牌奶粉事件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br><br>第二讲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br>案例一  SARS危机给中国改革敲响警钟<br>案例二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环保警钟<br>案例三  腐败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br>案例四  困惑与出路——“三农”问题的三部曲<br>案例五  水资源枯竭——逼近人类社会的危机<br>案例六  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br>案例七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br>案例八  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对经济的影响<br>案例九  地区发展失衡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br><br>第三讲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br>案例一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br>案例二  数字见证“利为民所谋”<br>案例三  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br>案例四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br>案例五  中国军队训练中的新名词<br>案例六  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br>案例七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br>案例八  严峻考验缘何挡不住中国的发展<br><br>第四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br>案例一  从“民本”到“民权”<br>案例二  “孙志刚事件”与“以人为本”<br>案例三  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真正落实“全民所有制”<br>案例四  三鹿集团走向破产警示录[组图]<br>案例五  发展公交与以人为本<br>案例六  李毅中:安全生产也是政绩<br>案例七  农民“病有所医”刚刚破题<br>案例八  教育要以人为本<br>案例九  一心为民的好公仆——吴天祥<br><br>第五讲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br>案例一  从“拉美陷阱”看科学发展观<br>案例二  从农民工困扰中反思决策得失<br>案例三  奥巴马的绿色就职典礼说明了什么?<br>案例四  高原明珠再放异彩<br>案例五  东莞奇迹是如何创造的<br>案例六  不以GDP论英雄<br>案例七  20世纪世界环境八大公害<br>案例八  刺激经济发展不能以再次牺牲环境为代价<br>案例九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br><br>第六讲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br>案例一  中国提出未来15年“重大科学研究计划”<br>案例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br>案例三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br>案例四  大有希望的天津滨海新区<br>案例五  重庆畅想“中国第三区”<br>案例六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br>案例七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br><br>第七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r>案例一  和之源:从声音之和到和同之辨<br>案例二  和之义:从天和、人和到己和<br>案例三  和之韵:从社会文明建设的“两分法”、“三分法”到“四分法”<br>案例四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r>案例五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br>案例六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br>案例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科学发展<br>案例八  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创举<br>案例九  加强制度建设改善党的领导<br><br>第八讲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br>案例一  从深圳全面调整“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看可持续发展观的落实<br>案例二  从互联网政治的新篇章看科学发展观在政治生活中的落实<br>案例三  2009年互联网清洁大行动<br>案例四  多少梨园世家还在传承<br>案例五  院士课题组被质疑学术造假<br>案例六  野象袭人背后的生态寓言<br>案例七  小城市发展中的大道理<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