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74742
  • 作      者:
    张国宏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从命题、基础、进程、精髓、主题、动力、途径、主体、理论创新和价值等十个方面研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全面而系统地把握了它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全书十章内容的安排显示了研究内容内在的逻辑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展示了全书结构的系统性。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国宏,1968年生,安徽舒城人。198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1992年在安徽师范大学攻读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曾主持和参与省级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省级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7项.主编和参编教材、论著5部。发表专业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12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为《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等期刊论点搞编,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励2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基本线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为研究客体,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为立论基础,以中共中央文献和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重要论述为主要依据,从命题、基础、进程、精髓、主题、动力、途径、主体、理论创新和价值等十个方面深刻论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和基本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新探索。全书结构新颖而严谨,研究视野开阔,论证深刻,融理论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著作。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无疑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重大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全新课题。但在早期的民主革命中,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较为贫乏而肤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几乎把中国革命推向了绝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在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斗争中,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思考,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确立起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性贡献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首创了“思想路线”的范畴,初步界定了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这里,“从斗争中”,是说要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有创造性。这是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演进轨迹
(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的初步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前奏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明确提出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度放弃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提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多重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
(五)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命题提出的时间不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不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命题具有内在的统一和联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蕴涵的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的理论本性
(二)马克思主义体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品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基础
(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与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二)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需要与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
(二)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级组织基础
(一)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理性上的相通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上的契合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文关怀上的接近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
(一)第一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第二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
(三)第三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多维解读
(一)不断深入理解、科学解读、创造性诠释和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二)不断深入理解和逐步把握中国国情的过程
(三)不断孕育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及哲学思想相融合的过程
(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升华的过程
(六)在两条战线斗争和反对各种错误倾向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七)中华优秀儿女不断探索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过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线的发展轨迹
(一)革命时期毛泽东创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改革时期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三)世纪之交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拓展
(四)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把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的新水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的理论内涵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实质
(二)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状态
(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念动力
(四)求真务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
三、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
(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二)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
(三)党的思想路线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驱动力
(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主题
(一)解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革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主题
(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主题的破解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主题
(一)解答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主题的破解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动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出实践性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批判性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开放性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动力
(一)实践与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
(二)实践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
(三)实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四)实践与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动力
(一)时代特征变化的客观推动
……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论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论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