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注意力转入总结中国的经验,以当时的苏联为借鉴,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春,党中央领导人对中国经济建设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毛泽东在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号召全党正确处理十个关系,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大会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也一度犯过教条化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本来没有现成的模式,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却认为是有现成模式的,这就是“苏联模式”,因此当时主张学习苏联。特别是在经济上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实行计划体制,强调生产资料的“一大二公”,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引发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这种生产关系上的矛盾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党内的认识分歧,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所有这些,最终强化了毛泽东同志政治斗争的意识,即通过政治斗争来解决认识分歧。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防止“修正主义”、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而使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在指导路线上,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最终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蒙受惨重损失,社会主义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