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后福特主义已经对工作场合以及社会群体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对劳动阶层的集体性特征带来了挑战。从规模生产转型到灵活的专业化生产,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力。新的生产技术以及更为繁杂的消费需求,意味着在生产流程中所需要的雇员人数将进一步地减缩;而且,他们必须接受良好的培训,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多种技能。在日本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核心劳动力在企业中的地位常常是比较稳定的,他们能够享受到企业的福利待遇,如退休金和医疗保障等。这些人往往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够组成不同的小团队开展工作,能够在企业里完成多种不同的生产任务,包括制造、维护、产品改进和生产流程创新等任务。他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投入得更多,得到企业的回报也更多,企业也愿意在他们身上加大投资,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等。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核心劳动力就变得更加难以替代了,他们的岗位和生活就会有所保障,他们的地位也能得到不断地提升。的确,劳动力社会地位的重新定位,已经“改变了原有的财务核算体系,遂使机械设备变成了生产成本,而劳动力却变成了固定资产”。所有这些因素已经影响了现代管理的本质,导致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等级制度的消失,因为这些新型的“灵活性的”劳动力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机会来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br> 对于企业来说,这些管理方法可以“缩减”与剥离那些被视为非核心的劳动力,所有附加的工作都可以合同外包的形式加以处理。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可以操控雇员报酬的空间(参见:Harrison,1994)。所以说,后福特主义的转型,把现代社会分为两种类型。首先,劳动力被划分为核心的与“边缘的”。大部分非核心的工作,更多地变成了非全日制的、短期合同制的、谁都可以完成的工作。那些边缘劳动力总会发现自己受到企业的歧视,例如,他们无法得到那些全日制同事所享受的定期职业培训机会,也不能享受企业的医疗保障和退休金等。最终,他们也只有依赖于政府这个“大老板”了(参见:Huntingdon,1997)。这种发展趋势,也导致了民众在获得社会福利待遇方面的分化现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