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变革中的思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097416
  • 作      者:
    张亚勤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亚勤,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技术战略和业务。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拥有30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是跨国公司在华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也是微软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研发及产业合作的研发基地。张亚勤博士是通信和软件领域世界级的科学家。他于1999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在2000~2004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回到微软总部掌管微软全球移动及嵌入式产品WindowsMobile以及WindowsCE平台。他是领导微软进入PC之外市场的核心领军人物。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博士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FellowofIEEE)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拥有60项美国专利,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张亚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参与过多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全球20所大学的校董或名誉教授。他是美国杰出华人组织“百人会”的成员(Committeeof100),积极推动中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展开
内容介绍
  《变革中的思索》收录了张亚勤博士近年来在IT研发、产业趋向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心得与思考,展现了他对创新的理解及对时下中国乃至全球IT产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独到分析。不仅如此,作者还不吝与读者分享他在人生路上的点滴感悟,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跃然于字里行间。相信每位读者都会从《变革中的思索》中的思索中受益匪浅。
  2013年版增补了张亚勤博士自2010年来新撰的3篇文章,以及3篇来自媒体的深入报道,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
展开
精彩书摘
  仅用三个关键词便可大致概括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历程:从“白造”到“制造”再到“智造”。
  建国后的第一个30年,受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的制约,中国经济与科技走过了漫长的“自造”阶段。自力更生、独立发展使围人收获了引以为傲的“两弹一星”等科技成果,但与此同时,受当时国内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基础科研和尖端技术研发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
  第二个3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就此告别了“闭门造车”的历史。现今,作为万众瞩目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依靠着劳动力资源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动力引擎,且“巾国制造”业已在若干领域建立了堪与发达国家相颉颃的科技优势。由于劳动力密集型经济难以建立起附加值高且难于仿效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产品的知识产权增值能力、市场竞争力、用户认可度也都比较弱,因此,商品价格低、技术含量少、竞争手段单一便成为了不少有志于走向国际的中国企业所须跨越的一道关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思路是:依托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通过赋予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的中国制造以创新DNA和巨大的智力附加价值,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欧洲、日本之后的又一个创新基地。建国后的第三个30年,以创新为特征的中国“智”造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不竭泉源,且必将催生出面向未来的、拥有强大的知识产权溢价力的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
  中国“智”造的动力来自于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泉源和创新市场四个层面。
  创新环境——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之一。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曾莅临微软公司参观,这一令全体微软人都倍感骄傲的访问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政府、企业乃至民众对于“打造强劲创新能力”的迫切愿望将成为中国科技卓然于21世纪的重要驱动力。在最近的7年内,中国的研发开支已增长了两倍,预计2010年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创新机制——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将加速创新进程,提升创新效能。保护创新结果才能保证创新源头永不枯涸,而创新实践能否成功、能否崛起则取决于“IQ”(Talents)的规模和质量及“IP”(IntellectualProperties)机制。当前,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国的地位正日益突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专利活动综合报告,当前,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排行榜上,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第五大申请国。
  创新泉源——丰富的人才储备(特别是在IT产业领域)使得中国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约20万名IT领域的毕业生,这一数字是美国的5倍、印度的2倍。而且,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往往选择软件和互联网作为他们的职业方向。
  创新市场——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甚至可以完全消化厂商所孵化的“智”造成果。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最大的家电市场、第一大互联网市场、第二大PC市场(且有望很快成为第一),这也为相关领域的软、硬件制造商,以及服务商、内容供应商提供了跨越式成长的机遇。
  良好的创新环境、渐趋完善的创新机制、丰富的创新能源、广阔的创新市场使得微软、IBM、思科、英特尔等跨国企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科技创新潜力。
  1998年,我回到北京参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建,当时仅有微软等少数几家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而且多数研发机构的职能局限于产品的本地化,所以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成立可谓领风气之先。现在,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都已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
  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成立为表征,跨国企业开始深度参与到中国“智”造的进程中。有别于以往外企研发机构扁平化的职能设定,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旗下包括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技术中心,以及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多个研发机构,职能涵盖了基础研究、技术产品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微软在中国的完整创新链和多赢生态圈业已形成。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反映出了跨国企业在华研发战略演进的几个趋势:由早期的产品本地化、测试走向全球化的核心技术研发,由被动地执行研发战略转向主动参与甚至主导研发战略的制定和决策,由扁平化的单一研发升级至立体的、职能完备的研发体系。
  作为中国“智”造的助力者和参与者,在分享“智”造资源的同时,跨国企业亦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例如,跨国企业应利用自身的资金和经验优势,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兼具国际化视角和大型项目管理经验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应帮助国内同行提升创新实力、孕育创新成果、寻求业务机遇。跨国企业还可在深入研究和开掘本土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开发出中国“智”造的产品,再将之推向国际,使之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用户发挥影响。在这种状态下,中国将由全球制造业中心变为真正的智力研发中心。
  科技部的领导曾表示:“来自跨国企业的创新也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部分。”这显示出跨国企业的创新贡献已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对微软公司而言,不失为一种鼓励。
  ……
展开
目录
Ⅰ 技术·趋势·创新
创新的火花需要更多自由
没有藩篱的21世纪
智能计算和“聪明机器”
展望个人电脑的未来之路
全球软件产业的现状、趋势与挑战
数字娱乐——缤纷生活的新起点
云计算三部曲
微软的中国云图
云和大数据有望催生颠覆式创新

Ⅱ 中国智造
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创新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百川异源皆归于海
IT=IP+IQ
让信息化驱动经济复苏
软件公司的技术战略
Windows 7的“中国DNA”

Ⅲ 管理心得
向巴菲特和韦尔奇请教管理之道
重读《孙子兵法》
中国企业该如何“过冬”
逆境中的领导力
高科技人才管理的五个方程式
打造企业软实力

Ⅳ 我和微软
第一次向比尔·盖茨汇报
微软技术节——燃烧智慧的“狂欢节”
倾情研发十年记
我的导师,我的朋友
梦想·激情·信心

Ⅴ 心灵记忆
与基辛格博士重逢
“一英里”和“一百年”
胡锦涛主席访微软——难以忘怀的时刻
我的奥运故事
放飞的爱——母亲和我
爱和勇气

附录
少年班传奇
一个公司和一个国家的智慧握手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转型、创新与使命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灵魂是信息革命
大数据崛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