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人之际:任继愈学术思想精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01288
  • 作      者:
    任继愈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2009),字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蒋馆长。师从汤用彤、贺麟。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阉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宗教词典》、《中国哲学发展史》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等的编辑出版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迄今为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对较多,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很多领域还很幼稚,以至无知。当前不论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面对政治动荡,贫富不均,政治纷争,人格残损,生态危机这类亲手制造的结果,表现为束手无策。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哲学家、思想家,耗尽心力,不断探索走出迷津的方案,虽已见到曙光,却未走出困境。原因在于自然科学走得快,人文科学走得慢,人类呈现着文化跛足现象。文化跛足现象不消除。人类难以得到自由。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来说,从实际出发,就是从真实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出发。所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全面地搜集资料。去伪存真,确定时代和作者。资料根据不充分就难免陷于空谈和武断:使用错误的资料,同样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搜集资料即使不能“竭泽而渔”,而基本的和主要的事实则不能漏掉。这些资料便是我们用以作出论断的依据,我们要尊重它,使自己的观点与之相一致;我们反对那种为了适应主观的需要去剪裁历史事实,取其一点,不及其余。有许多学术上的争论,是由于不能全面地处理资料,而是片面地引用资料引起的。历史上没有纯而不杂的哲学家,其思想资料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互相矛盾的部分,倘若我们的研究工作者各取所需,根据观点去找资料,那么持相反论点的双方。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当然也都不能正视对方所掌握的资料,而结论则都不免陷入片面性。例如《老子》、《墨子》、《庄子》,它们的思想体系内部有矛盾,我们若各持一端,这笔墨官司一万年也打不清。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资料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历史地说明这种矛盾出现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向。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唯物主义成分和唯心主义成分在一个哲学家的头脑中同时并存,这是极常见的现象。
展开
目录
原版自序
第一编 哲学
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
宗教、哲学与人生
中国与西方的安身立命之学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
如何看待唯心主义
中国哲学发展历史和逻辑的统
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地区性和多种文化的融合过程
详细占有历史资料
中国哲学的成长期
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互相转化
哲学思想的继承问题
继承以谁为主
“微言大义”
论阴阳五行说
重视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萌芽
“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文化遗产的增益现象
先秦两汉的哲学探索
《易经》本义与后人的解说
《周易》特点和研《易》原则
《周易》研究的方法
儒道两家思想何以影响深远
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汉以后的孔子
孔子的贡献和被后代的尊奉
天文学与老子
王夫之反对“道生天地”
不可替古人讲清楚
发展观与老子研究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
庄周的“回到原始”
后期庄学:从天道自然无为到宿命论
后期庄学: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
后期庄学: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周的绝对运动观
虚静和游世
释《庄子·齐物论》篇的“以明”
韩非的参验
先秦哲学无“六家”
司马迁论历史动力
从汉代的神学经学到魏晋的思想解放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
玄学简论
魏晋南北朝哲学概说
王弼的“崇本息末”
隋唐哲学概说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民族哲学家
文化发展诸现象
中国哲学的前途
中国哲学的远景
总结传统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
美学是鉴赏之学
美的范型、形式
论“自然美”
美学、艺术与宗教

第二编 儒学
上帝、祖先崇拜及其演变
宗教变化的四种形式
宗教学的基本问题——天人(神人)关系
宗教产生的两个根源
康德论上帝存在
泛神论在宇宙观方面对宗教的破坏作用
泛神论在方法论方面对宗教的破坏作用
重视对儒教的研究
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
宗教与中世纪
中国哲学与中国的宗教
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
三教合
佛教向儒教的靠拢
三教合一与中国封建社会
儒教与封建社会
儒教的彼岸世界
从儒家到儒教
儒教个性与宗教共性
儒教是人伦日用中的神学
主敬、慎独与坐禅
儒教与国民性
韩愈排佛
韩愈的道统论
佛教与儒教
北宋儒教对佛教的继承
从程门立雪看儒教
朱熹论人性和求仁
朱熹的格物穷理
朱熹的天人合
事父事君也是妙道
朱熹的天
白鹿洞学规的政教合一精神
朱熹的宗教感情
儒教的国教品格
朱熹《四书集注》的特点
《四书集注》的历史地位
……
第三编 佛学
第四编 道学
第五编 杂著
第六编 生平与学术道路
附录
原版编后记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