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70953
  • 作      者:
    梁家荣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梁家荣,香港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德国弗莱堡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副研究员,现任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已于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透过古籍文献的疏理,还原孔子学说的本来面目;使用今天的语言,重释古老儒学的核心概念;运用严密的论证,清除对儒学的流行误解;借助认知科学、演化生物学和大脑科学等当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重估孔子之道的现代意义。所探讨的或许是老问题,研究方法却绝对是新尝试。一步一步跟从《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抽丝剥茧的探索,读者将可以看到,即使“复礼”之说已不可行,孔子的“仁之方”则不但经得起时间之考验,还通得过当代科学的考查。孟子说“仁者无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与“礼”在其中如何定位?以现代社会的状况来看,孔子之道是否还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都是近代以来关心中国文化的学者所不断思考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因此,章太炎所分的“三科”之中,反而是“私名为儒”,即指“儒家”之“儒”,可以暂定为其“古义”。“类名为儒”证据不足,“达名为儒”则反为后出。不过,虽然“私名为儒”为章太炎所分的“三科”之中的古义,但我们却同时又可以肯定,这并非“儒”字最古之义,而是一后出之义。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如上所言,从“儒家”之“宗师仲尼”这一特征而言,我们即可断定以“儒”字指“儒家”,不可能早于孔子产生;另一方面,从古籍可以发现,在孔子之时或更早,就已经有所谓“儒”了。在孔子之时或更早,“儒”字当然不可能有“宗师仲尼”这个意义。因此,“儒”字应当有比章太炎所谓“私名为儒”更早之意义。关于以“儒”字意指“儒家”这个后出之义的历史,《墨子》里有一段说话,很值得我们注意。《墨子·公孟》云: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日:“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推断,在墨翟所处的时代,“称于孔子”看来已经成为了“儒”的一个重要标志了。程子的言下之意,即认为“非儒,则不称于孔子”。换言之,即认为“称于孔子的都是儒”。墨翟的身份不是“儒”,却忽而在程子面前“称于孔子”,这大概是有点不寻常的,于是便引起了程子的疑惑。《墨子》此文所谓“称于孔子”,含意正相当于《艺文志》所谓“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墨子之时去孔子未远,可见在很早的时候,既可能就在孔子殁后不久,也可能在孔子仍然在生之时,“儒”字已经增加“宗师仲尼”的意义了。
  以上这点,对分析“原儒”的问题十分重要。我们断定以“儒”字来指“儒家者流”,是后出之义,理由是这个意义的“儒”之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称于孔子”或“宗师仲尼”。但我们知道在儒家形成之前,已经有“儒”这类人物存在了,孔子本身就此类人物之一。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儒”,当然不可能是由于“宗师仲尼”。依此我们可以推断,以孔子为分界点,“儒”字之意指,已经出现了一些转变。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儒家”释义
一、“原儒”的问题
二、孔子之时何谓“儒”的问题
三、儒家起源的问题
四、谁是真孔的问题

第二章 孔子之道中仁与礼的关系
一、仁与礼之主次问题
二、仁是礼的必要条件
三、孔子之道在于修起礼乐

第三章 何谓“礼”?
一、“礼”字释义
二、凡人类社会皆有礼
三、礼与仪
四、礼与仿效
五、礼与传统
六、礼之所以
七、礼与身份及地位

第四章 人道与人性
一、人道与ethics
二、礼与亲亲
三、亲亲与人性

第五章 人道与礼义
一、礼本道德说
二、“伦理”与“道德”
三、西方人道论的古今异
四、“道德”作为虚位
五、“德”的含义
六、“义”的含义
七、礼与义
八、孔子所谓“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第六章 仁的内容
一、理学家转失孔孟言仁之义
二、仁人与仁术
三、仁与群
四、仁之方、金律、道德律与兼爱

第七章 礼义之理据
一、礼与治
二、义与利
三、人道论的两个层次

第八章 重估孔子之道
一、演化与道德
二、仁之方与投桃报李
三、情感与仁义
四、直觉主义的问题
五、传统与人道
六、礼、法及效用
七、总结
参考书目
一、汉语著作
二、外语著作及外语著作中译本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