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一开始就依附上了由黄老学和神仙方术发展而来的黃老道,从而被称之为“佛道”。但佛教为何偏偏选上了黃老道,以曲折的形式体现着与老庄,尤其是与老子的关系,而置其他中国传统思想而不顾,其间是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的。欲揭示和弄清这一点,首先应该对老子的道论给予说明。
曾经有人把“天”和“气”视作是中国哲学史的两大“魔物”,孰不知,在这两大“魔物”旁还雄踞着另一“神物”——“道”。欲治中国古代思想史,这“伏魔降神”的工作是一定要做的。
“道”,本义是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说文》:“道,所行道也。”道遂表示具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中国古代圣哲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从经验的、有限的、可以言说的层次来谈论和运用道。《左传》、《国语》以及《论语》、《孟子》所说的先王之道、君子之道、人生之道,“朝闻道,夕死可也”,“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有道”(《孟子。离娄上》)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①而将这种情况加以改变的,实以老子为第一人。
在老子哲学中,“道”成为最高和恒常的存在。而且这种恒常之道又是宇宙万物的本始和本根。尽管老子从其本意来说,似乎不太愿意给世界本原的存在以指谓,因而老子在谈论它的时候便表现出十分勉强的样子,但是,惟其老子勉强为主而终未能彻底摆脱视本体为一实体存在的缚累,所以,老子又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在仅有五千言的《老子》中论道达七十余次,并由于太执著于作为最高本体的道,从而自然要提高甚而神化它。让我们来看看老子本人的论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