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现代儒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6743
  • 作      者:
    程志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程志华,男,1965年生于河北省武强县。1983-1997年先后在河北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十学位,其中20032004学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哲学系学习。现任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任目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为河北省第八届社科优秀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著有《牟宗二哲学研究一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困境与转型一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等著作六部;承担国家礼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利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其中三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并在《哲学研究》、《中固哲学史》、《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哲学东渐开启了儒学的近代化进程,也使得中西哲学的“碰撞”成为整个中国近现代儒学史的重要特征。为了展现中国近现代儒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儒学史》将十九位思想家置于“儒学三期说”的历史脉络和中西哲学“碰撞”的学术背景之下,着眼于本土化理解和“哲学地”诠解儒学的“内在诠释”理路,不仅诠解了每一位思想家的主要儒学思想,而且透显了思想家之间在问题意识、主要观点和体系结构方面的关联与转型。
展开
精彩书摘
    在20世纪20-40年代,西方文化的强劲冲击使得儒学向何处去成为了一个问题。就当时国内的思想界来看,西方的哲学思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主义、新实在主义、生命哲学以及以“科学万能论”为核心的科学主义等;另一类是经由苏联所传入的辩证唯物论。这两股思潮虽有诸多不同,但它们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惊人地一致:认为要在中国传播其思想,就必须扫除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障碍”。在种种内因外缘的共同作用下,于是在中国出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主题是“科学”与“民主”,而实现这两个主题的前提则是“打倒孔家店”,彻底颠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这两类哲学思潮的共同冲击,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一批学者以复兴传统儒学为目标,以兼容西方哲学为助援,在儒学之概念和义理方面进行了诸多理论创制。由于其理论创制的相通性,这些学者被后人称为一个学派——“现代新儒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包括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四人,其中,前三人被称为新儒家的“现代三圣”。稍晚一些的代表人物还有冯友兰、贺麟、钱穆等。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称为“现代新儒学”,它是新儒家应对时代问题时的理论展开,因此也即是指“现代”这一时间概念意义上的儒学。尽管“现代新儒家”的内部存在不同的学术主张,以至于有些人并不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家”或自认为不是“现代新儒家”,但历史的机缘使他们共同担负起了复兴儒学的历史使命。历时性地看,历史上的儒家学派是就儒学内部之不同主张而言说的。如,孑L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之后,又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别。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出现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两大派别的分立。然而,“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则主要是就儒学与外来思潮的冲突与互动而言说的。
展开
目录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前言
上编 近代儒学
弁言
第一章 严复
一、“自己而已”的气一元论
二、经验论思想
三、进化论思想
四、中西文化比较

第二章 康有为
一、元气——仁本体论
二、变易思想
三、人性论
四、“大同”理想
五、“孔教说”

第三章 谭嗣同
一、“仁”本体论
二、“转识成智”的认识论
三、“破对待”说
四、人道主义

第四章 章太炎
一、“真如”本体说
二、“俱分进化论”
三、孔子之真面目
四、唯识之理想宗教

第五章 梁启超
一、心物关系论
二、“新史学”
三、文化观
四、“新民说”

第六章 王国维
一、哲学观
二、儒家之天道观
三、生活的本质是欲望
四、儒学之发展
中编现代儒学(上)
弁言

第七章 马一浮
一、心本体论
二、“知能合一”与“性修不二”
三、涵养与致知
四、“六艺论”

第八章 熊十力
一、心本体论
二、“体用不二”与“翕辟成变”
三、“性智”与“量智”
四、内圣外王

第九章 张君劢
一、由心物二元到心一元论
二、“自由意志”的人生观
三、儒家哲学之特质
四、中国文化之复兴

第十章 梁漱溟
一、意欲本体论
二、“现量”、“比量”与“非量
三、“文化三路向”说
四、“伦理本位”的社会理想

第十一章 冯友兰
一、理本体论
二、正负方法与觉解
三、人生“四境界说
四、以哲学代宗教

第十二章 贺麟
一、心本体论
二、直觉论
三、知行合一新论
四、儒家思想之新开展

第十三章 钱穆
一、心本体论
二、儒家之“人道
三、文化“三阶层论
四、“自本自根”之“文化更新

下编 现代儒学(下)
弁言
第十四章 方东美
一、哲学观
二、生命本体论
三、“六境界说
四、“哲学三慧

第十五章 徐复观
一、“心”的文化
二、“形而中学”
三、传统与文化
四、人类文化何以近于“全

第十六章 唐君毅
一、哲学观
二、心本体论
三、“心通三界九境”
四、中西文化之“十字架”式交叉

第十七章 牟宗三
一、良知本体论
二、道德的形上学
三、儒学三期说
四、“内圣开出新外王”

第十八章 张岱年
一、“一本多级”之物本论
二、“真知三表”之经验论
三、“充生以达理”之人生论
四、“文化综合创新论

第十九章 罗光
一、生命本体论
二、单体成因论
三、生命的超越
四、儒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