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72483
  • 作      者: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2辑)》结合笔者参与《儒藏》精华编经部易类编审工作的一些实例,从易文献学的角度,仅就“句读”、“标点”、“训诂”、“版本学”、“目录学”及“理校”等方面,表述笔者对《儒藏》精华编收录的易类经典著作进行编审的一些初步见解与体会。提出了某些编审工作中有待商量解决的问题,或许会对进一步完善编纂体例和准则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性之善恶<br>    古人论性,多言善恶。告子以“生之谓性”立论,主“性无善恶”。从告子视生命、生理之自然材质、自然本能为性这种角度看,就像天地万物一样,人也只是一个纯自然的生命体,故不可以善恶论其性。由此而论,告子自才性而论人性,其“性无善恶”说是能成立的。然而,同样是才性论的荀子,却明言“人之性恶”。荀子着重从人性本能之好利多欲而言,若顺其而为,必流于恶,故荀子言“性恶”。若究其实,荀子之论“性”,本从才性材质上说,故本不可言善、言恶;其所以言性恶者,乃从心之欲上说,即此恶之性是心理的,而非材质的。董仲舒亦曰“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化而为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其以自然材质为性和以后天教化成善这两点,与荀子是一致的。但与荀子之统言人性相同、人性皆恶观点不同的是,董仲舒开始将人分为三等,谓有圣人之性,有中民之性,有斗筲之性,而唯中民方可言性。才性论在董仲舒这裹有了一些变化,即开始将人性以品等来划分。但在性是否有善恶问题上,董仲舒仍然坚持了才性论的基本观点,即性只有善或恶的倾向,而并非本身即是善或恶。<br>    就本质而论,只要坚持“用气为性”,则所谓善恶都只是气质之善的可能性或恶的可能性,非是道德性本身之善恶。就此意义而言,告子所谓“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孟子.告子上》),荀子所谓“善者伪也”,以及董仲舒所谓“性待教化而为善”,都是一致的,即都不认为材质之性本身有善恶可言,善恶只是后来的事。但是到了王充那裹,却把才性论这个基本观点模糊了。<br>    ……
展开
目录
易文献学津涉<br>——参与《儒藏》精华编书稿编审的初步体会<br>今本《易传》成书新说<br>《周易折中》“折中”义探研<br>《毛诗》兴义与序义比较研究<br>论陈乔枞与王先谦三家诗学之体系<br>论《周礼》“云门大卷”不是《云门》与《大卷》二乐<br>陈潞《礼记集说》之版本析论<br>杜预《左传》、韦昭《国语》注比较<br>叶梦得的《春秋》学<br>《论语》校释丛剳<br>《语》乎,《论》乎?<br>——《论语》名义及简称问题<br>评《儒藏》本《论语义疏》<br>唐代三家《孟子》注考论<br>魏晋礼制与经学<br>新版《仪礼注疏》校点讹误举隅<br>《陈献章集》点校补正<br>《揅经室集》版本续考<br>《儒藏>)编纂随札(其二)<br>——目录版本、标点文字七则<br>《周易》之内圣外王一体两面思想<br>《论语》学成因探析<br>纬书的历史观<br>“子长爱奇”说平议<br>王肃经学思想辨诂<br>《论语义疏》人性论疏解<br>王通儒学体系发微<br>试论苏辙的“尊孟”与“非孟”<br>——以《孟子解》为中心<br>朱熹心统性情说再议<br>周海门哲学中“天”的内涵及其与“性”的关系<br>江右王门聂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之学<br>船山视域中的陆王心学<br>“修己”与“治人”<br>——王船山对《大学》义理的重构与阐发<br>张尔岐的天人性命之学<br>未来世界和中国文化传统<br>先秦《尚书》流传情况研究述评<br>秦汉博士制度研究综述<br>关于《儒藏》工程意义的新思考<br>征稿启事(附撰稿体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