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中和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1095
  • 作      者:
    程静宇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程静宇,生于1924年,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祖籍江西乐平,1951至195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主攻中国哲学史,师从冯友兰、梁启雄、张岱年、任继愈等先生。1955年至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任学术秘书,参与冯友兰先生主持的《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十卷本的编译工作。1961年至1980年因丈夫被错划为右派而受牵连,一同下放到东北辽宁,此间先后在鞍山、盘锦的大、中、小学任教。1980年到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与唐明邦共同主编《中国哲学史原著》一书,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986年退休。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曾应任继愈先生之邀参与其主编的《大藏经》整理工作,又撰写《中国传统中和思想》一书及相关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和之道也即中庸之道,就是要用公平、公正、恰到好处的、合理的中道原则,来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入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为只有公平,才能使对立双方互相谅解,达到互惠、互利、双赢。所以,只有中,才有和。中道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自上古尧、舜开始,一脉相承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以及汉、唐、宋、明、清乃至近代,延续了几千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可以说,历代社会的治乱兴衰,均逃不出执政者的得中与失中的因果规律。因此,认真探索一下中国古代的中道即中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在各方面的表现形式,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其一,是必须反对两极化的思维。两极化的思维,往往把事物的矛盾推向两个极端,即凡是认为正确的一方,就认定它是绝对正确;而认为是错误的一方,则就是完全错误,一无是处。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是一边倒,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把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矛盾看成是势不两立,没有调和的余地,只能是一方克服一方。这种绝对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曾经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里相当盛行,如片面坚持“斗争哲学”等,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要作彻底决裂等等;又如对西方的马列主义,则是不加分析的全盘照搬,结果,犯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对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度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摒弃那种极端偏激的思维方法。因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事情往往是错综复杂,互相牵连,互相制约的,我们必须从多层面多视角有分析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解决。比如我们在对待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时,传统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应该既要吸取传统中优秀的积极的部分为基础,同时也要吸取西方现代化中对我们适用的经验。使现代化不断革新,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同时要使传统中合理因素与现代化因素有机融合,使传统中有现代化,现代化中有传统,这就是辩证的中和观。运用辩证的中和观来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因为中和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崇尚中正、公平、适度追求和谐美好,遇见问题是以冷静、客观、全面分析的态度,讲究分寸、适度、恰如其分,还要留有余地,将主动权永远握在自己手中。
展开
目录
自序
内篇
绪论
一  哲学中的中和思想
二  天人合一中的中和思想
三  医学中的中和思想
四  伦理道德中的中和思想
五  政治中的中和思想
六  美学中的中和思想
七  民族关系中的中和思想
八  宗教中的中和思想
九  学术发展史中的中和思想
十  中和原则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道统
十一  关于致中和
十二   中和思想的根源及现实意义

外篇
一  试论《周易》中的中和思想——孔子哲学思想探源之
二  《尚书》中的中和思想——孔子哲学思想探源之二
三  夏殷文化中辩证思维的萌芽
四  中国古代变易革新思想简述
五  《管子》一书辩证法思想发微
六  孔子思想要论
七  中国古代生命整体观及其现代价值
八  《老子》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九  试论先秦时期的朴素唯物史观
十  浅谈荀况的天人关系
十一  董仲舒思想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十二  朱熹对我国书院发展的历史贡献
十三  “元极学”的人天整体观
十四  康有为进化历史观浅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