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读《论语》
或许大家会问我:这是问题吗?原来这不是问题,现在却是问题。应该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这个问题,那个时候大家都学《论语》,中国人都学《论语》,每个人都学,这是常规、规矩。“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从开始就学儒家经典,就受儒家教育,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张,而“性相近,习相远”,则是《论语》里的话语,搬到《三字经》里了。《三字经》是宋代以后的蒙书,就是用来给小孩儿开蒙的最简单的通俗课本,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学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论语》,学完《三字经》以后,还要学《论语》,私塾的塾师都要教《论语》,这是传统社会的规矩,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学过《论语》,不读书的人也要学《论语》,这是传统社会的要求。所有的人都学习《论语》,这是传统社会的事实。鲁迅的《一件小事》,大家可能在中学都学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语:“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叫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我不说这件小事,只说“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这句话语,意思就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整天学习“子曰诗云”,“子曰”就是孔子说,“诗云”就是《诗经》上讲。记得不记得是一回事,学没学过是另一回事。鲁迅的同龄人都还在学《论语》,当然这是清朝末期的时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