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程控交换技术原理与应用:原理/设备/仿真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14805
  • 作      者:
    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程控交换技术原理与应用:原理、设备、仿真实践》立足于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程控交换仿真软件,将程控交换技术的学习目标归纳为能够完成3个任务:夯实基础、掌握程控交换原理及结构、模拟开局。其中,任务一即第1篇,为夯实基础,读者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通信网络结构、常见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原理、信令系统等;任务二即第2篇,主要讲解程控交换的基本功能结构及硬件结构,结合仿真软件,读者可以深入掌握交换机硬件结构;任务三即第3篇,主要为模拟开局,结合前两个任务学到的原理和硬件结构进行模拟现场操作,包括开通本局数据和对接数据。
  《现代程控交换技术原理与应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设备操作》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注重程控交换技术的具体应用,有助于读者掌握程控交换的原理以及对现网络的维护。《现代程控交换技术原理与应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设备操作(附盘)》既可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研究生及从事通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电信网基础
  知识点:
  电信网的种类和拓扑结构
  通信网的组成
  电话网结构
  电话网编号计划
  通信(Communication)就是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
  人类自存在以来,总是要进行思想交流和消息传递的。
  远古时代的人类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信息交流,这是最原始的通信方式。
  后来,人类在漫长的生活中创造了语言和文字。人类还创造了许多信息传递方式,如古代的烽火台、金鼓、锦旗,航行用的信号灯等,这些都是解决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
  进入19世纪后,人们开始试图用电信号进行通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传递消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铂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的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网。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
  电话通信是人们熟悉的一种通信方式,电话网就是传递电话信息的电信网。
  现代社会有两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如果把社会比作人,则交通运输网就好比人的血液循环系统,而电信网则好比人的神经系统。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展开
目录
第1篇 夯实基础
第1章 电信网基础 3
1.1 电信网概述 3
1.1.1 电信网的种类和拓扑结构 4
1.1.2 电信网的组成 8
1.1.3 现代电信网的支撑网 9
1.2 电话网 10
1.2.1 电话网的结构 11
1.2.2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14
1.3 电信网发展 15
1.4 思考题 15

第2章 交换原理 16
2.1 交换方式 16
2.1.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16
2.1.2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17
2.1.3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18
2.1.4 帧中继(Frame Relay) 18
2.1.5 ATM交换 18
2.2 时分多路复用 20
2.2.1 复用的原理和常见复用种类 20
2.2.2 复用系统组成 20
2.2.3 数字复接技术 21
2.3 数字交换网络 23
2.3.1 T型时分接线器 23
2.3.2 S型空分接线器 26
2.4 电话交换机 27
2.4.1 电话交换机的发展 27
2.4.2 电话交换机的组成及分类 29
2.5 思考题 32

第2篇 掌握程控交换机结构
第3章 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 35
3.1 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组成 35
3.2 功能单元 36
3.2.1 用户框(用户单元) 39
3.2.2 交换网框/数字交换单元+时钟同步单元 41
3.2.3 主控框与主控单元 46
3.2.4 中继框/(中继单元+模拟信令单元) 49
3.3 思考题 52

第4章 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 53
4.1 认识仿真软件 53
4.1.1 进入仿真实验室 53
4.1.2 虚拟机房 55
4.1.3 虚拟后台 56
4.2 认识ZXJ10硬件结构 59
4.2.1 用户单元 60
4.2.2 数字中继单元 64
4.2.3 模拟信令单元 65
4.2.4 数字交换单元 67
4.2.5 时钟单元 69
4.2.6 主控单元 70
4.3 系统配置 74
4.3.1 局容量数据 75
4.3.2 交换局数据 78
4.3.3 物理数据 80
4.3.4 传送数据 89
4.3.5 查看告警 91
4.4 思考题 92

第5章 了解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93
5.1 呼叫处理过程 93
5.2 呼叫过程中的稳定状态和状态转换 94
5.3 用SDL图表示的呼叫处理过程 96
5.4 输入处理 98
5.4.1 用户线扫描监视 98
5.4.2 按钮话机拨号号码的接收 103
5.4.3 中继器监视扫描 104
5.5 分析处理 104
5.5.1 去话分析 104
5.5.2 号码分析 106
5.5.3 来话分析 107
5.5.4 状态分析 108
5.6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108
5.6.1 任务执行 109
5.6.2 输出处理 109
5.7 呼叫流程分析的应用举例 109
5.7.1 本局呼叫 110
5.7.2 出局呼叫 112
5.7.3 总结 113
5.8 思考题 114

第3篇 模拟开局
第6章 实现本局电话互通 117
6.1 号码管理 117
6.1.1 建立号码资源 118
6.1.2 放号 120
6.2 号码分析 122
6.2.1 增加号码分析器 123
6.2.2 增加号码分析选择子 124
6.3 用户属性 125
6.3.1 用户模板定义 125
6.3.2 用户属性定义 126
6.4 传送数据 128
6.4.1 传送数据 128
6.4.2 体验通话过程 128
6.5 维护工具 130
6.6 思考题 131

第7章 中继与信令系统 132
7.1 中继的基本概念 132
7.1.1 中继电路、中继电路组和路由 132
7.1.2 出中继、入中继和双向中继 140
7.2 信令系统概述 142
7.2.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43
7.2.2 信令的分类 144
7.2.3 信令方式 147
7.2.4 CCITT建议的信令系统简介 152
7.3 用户线信令 153
7.4 随路信令 154
7.4.1 线路信令 155
7.4.2 记发器信令 163
7.5 思考题 169

第8章 实现局间电话互通 170
8.1 交换局配置 170
8.2 物理配置 172
8.3 中继配置 173
8.3.1 数据配置 173
8.3.2 硬件连接 177
8.4 号码分析 178
8.5 传送数据 179
8.6 维护工具 180
8.6.1 信令跟踪 180
8.6.2 中继电路管理 182
8.7 思考题 183

第9章 No.7共路信令系统 184
9.1 概述 184
9.2 No.7信令系统结构 186
9.3 信令网 188
9.3.1 信令网的组成 189
9.3.2 信令工作方式 190
9.3.3 我国No.7信令网结构 191
9.3.4 提高信令网可靠性的措施 194
9.3.5 信令路由 194
9.3.6 信令网的编码计划 196
9.3.7 通过信令网建立话路的例子 198
9.4 信令单元格式 199
9.5 消息传递部分(MTP) 201
9.6 电话用户部分(TUP) 208
9.7 ISDN用户部分(ISUP) 216
9.8 No.7信令数据配置例子 217
9.9 思考题 219

第10章 实现局间电话互通 220
10.1 交换局配置 220
10.2 物理配置 222
10.3 共路MTP管理 223
10.4 中继配置 226
10.4.1 数据配置 226
10.4.2 硬件连线 229
10.5 号码分析 231
10.6 传送数据 232
10.7 维护工具 233
10.7.1 信令跟踪 233
10.7.2 中继电路管理 235
10.8 思考题 23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