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9885
  • 作      者:
    袁银传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袁银传,1965年12月生,湖北云梦人。1986年中南财经大学政治系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之后分配到武汉大学任教至今。1995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为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2000-2001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政治系访问研究一年。现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博士点负责人、政治理论系主任。系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政治哲学和农民意识等研究工作。
    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近5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六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是武汉大学2 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统一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状况,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成绩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解决好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由于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制”,也由于人口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以及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减少等原因,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长远看,工业化道路不但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终选择。只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有机会向城市转移。当然,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各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国家实现工业化,就不能简单地套用一些国家的方式,而必须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东部的率先发展与中部的崛起、西部的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相协调,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相适应,对外贸易全方位展开与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结构全面优化,最终才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充分就业。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际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空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过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不足、增长方式粗放、“三农”问题突出、就业任务艰巨、外贸依存度过高、内需不足、贸易摩擦增多、出口增加困难、人民币升值压力、公共事业社会保障发展落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以及社会缺乏公平等矛盾和问题。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社会是一个有机开放系统
一 社会是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体
二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构成
一 社会的经济结构
二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三 社会的文化结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整体视阈
一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视阈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视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含义
二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政治发展”概念辨析
二 政治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主要成就
二 当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具体表现
三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 政治民主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三 政治法治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科技发展
第一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功能
二 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
三 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四 科学技术的生态文明功能
第二节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
二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三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