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治理想与现实冲突:女领导干部生命故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4773
  • 作      者:
    杨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杨静,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朝阳区近邻社会服务中心机构理事长。教授《个案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质性研究方法》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性别视角的妇女问题、妇女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致力于流动人口和农民上楼新村社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推动行动研究在社会工作教育和实务领域内的应用。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理想与现实冲突:女领导干部生命故事研究》通过对以往国内外妇女参政研究的文献回顾,提出采用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立场,结合后结构主义的一些主张,用女性主义/建构主义的范式下的解释性互动论研究方法,重点以九位与新中国同步成长的女领导干部的生命故事以及两个女领导干部的焦点小组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将个人二十年来因工作原因对她们深入的了解等作为研究的基础,从不同的视角来探索妇女参政率低的原因。
    《政治理想与现实冲突:女领导干部生命故事研究》发现,无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国家主导的论述,或者之后国家和市场以及其他主导的论述,女领导干部们都会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参政观,但无论哪种论述,都没有建构出女领导干部们为妇女参政的参政观。女领导干部在实际的从政场域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和权利排斥,也使得她们从政的道路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女领导干部们从政的积极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女性主义取向的研究表明,研究者的研究一定以自己的关心和经验为出发点。本研究的动机来源于我十几年来一直关心的女领导干部们。
    我工作的学校,其前身是全国妇联下属的妇女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前),专门培训妇联妇女干部,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妇联系统和各行业的女领导干部。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产业体制改革等,妇女问题日益凸显。对此在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的重要文件中认定“妇女素质低不利于妇女运动”,阻碍了妇女的发展。从此,提高妇女干部的素质就成为那个时期妇女运动的战略重心,各级党委和妇联制订了一系列提升女干部“素质”的培训计划。作为全国妇联下属的妇女干部学院,理所当然地承担了大量的培训任务,其中我教授的《领导学》是女领导干部们的必修课,在和她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听到很多她们作为领导干部的故事,她们谈到在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女性提拔的艰难、遭受男性领导排斥、付出120%的努力才能换来80%的肯定、如何对待风言风语、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中寻找平衡等。那个时候,我没有性别敏感性,除了用男尊女卑等两千年封建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作怪作为简单的理解和解释之外,说实话,连我自己都觉得是女领导干部们自身的素质问题,比如我感觉当了领导之后官气似乎显得比男性重,女性之间的忌妒比男性更厉害,她们更加排斥同性的升迁,她们拿腔拿调更作秀等,对她们的苦衷我没有太多的同情和想法。那时的我,尽管也学习和教授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原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总觉得妇女受压迫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和旧社会的事情,这和我们今天的妇女没有关系,制度已经规定了男女平等,如果实际中男女不平等,那就是妇女素质不高,就是妇女自身的问题。我甚至认为,领导科学就是一门客观的科学,谁当领导都一样,和性别无关。而1995年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促成了我生命中的“顿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研究主题的生成
第一节 引子
第二节 研究缘起
第三节 研究背景
第四节 以往研究妇女参政问题中的局限
第五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第六节 研究参与者的界定
第七节 本研究的框架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研究及理论框架
第一节 对妇女参政和女领导干部的研究
一 妇女研究中的妇女参政研究
二 领导学中对女领导干部的研究
第二节 对妇女参政的理论研究
一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二 西方女权主义对妇女参政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多视角理论
一 多视角的重要性
二 多视角理论
三 两种视角的结合
四 理论框架
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范式中的理论差别
第二节 女性主义视角的批判理论——建构主义范式
一 女性主义视角的批判理论、建构理论范式的主张
二 本研究的立场
第三节 解释性互动论研究方法
一 重视研究者的经验介入以及强调反思性
二 重视研究参与者经验
三 重视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 确定研究主题
二 解构关于现象的前在观念——文献分析
三 把握现象——资料收集
四 现象的化约——资料分析
五 现象的建构——主题发展
六 现象的深化——解释
第五节 研究的有效性评估
一 说服力(persuasiveness)
……
第四章 论述与主体性建立
第五章 社会性身体——规训 认同 主体性
第六章 主体性与多场域抗争
第七章 总结、讨论和建议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