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哲学与政治之间:卢梭政治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59811
  • 作      者:
    曾誉铭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曾誉铭,1976年生,湖南祁东人,1996年入湘潭师范学院政治系学习,2000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学习,师从汪堂家教授,200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上海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曾在《复旦哲学评论》、《江海学刊》、《现代外国哲学》上发表译文数篇,在《西方法律思想家研究年刊》、《江苏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社会理论论丛》上发表卢梭学术专业论文数篇;译著有《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笛卡尔之骨:信仰与理性冲突简史》、《教化:希腊文化的理想》,专著有《义利之辨》。
展开
内容介绍
    《哲学与政治之间:卢梭政治哲学研究》介由诠释途径的转换阐发了卢梭人类历史图景-共同体-心灵机制的“同一性”,揭示了卢梭政治哲学的德性根据,呈现了解决类与个体异化的完善政制与自我教化的内在对抗,重构了卢梭政治哲学处于政治与哲学之间的思想定位。
展开
精彩书摘
    那么这种对最佳政制的探询的意义何在呢?对最佳政制的讨论可以维持城邦中政治与哲学的张力,不但使城邦避免成为“猪的城邦”,使城邦中人在基本的肉体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能够过高尚幸福的生活,也恰恰是这种高尚幸福的生活使人挺立在神兽之间,也就是说,这种高尚幸福的生活是人生的最终归宿之所。另一方面,哲学首先是政治哲学的标志是哲学必然展开对最佳政制的追问,也只有通过这种追问,哲学作为超越政治的、超道德的生活方式才可以在城邦中获得其本身的意义,否则哲学本身也就失去其自身的意义。因为在他所归属的城邦之中,他只有真正面对城邦所提出的要求时,他自身的意义才能得到证明。哲学的生活必然超越政治生活,但政治生活在所有现实的生活方式中处于首位,是城邦中人最为紧迫的事情,哲人作为城邦的公民和作为哲人必然要在城邦之中实现自身的意义,也就是说,哲人通过成为政治哲人而实现哲人的目的。
    在城邦中,军士处于政治秩序的第二等级,他是哲人(立法者、王)与第三等级的传送带。在城邦遭受威胁时(无论这种威胁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军人是应该为整个城邦的秩序提供保障的政治等级。而工匠是为了满足城邦的物质需要而存在的政治等级。在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架构当中,哲人由于能够把握善的理念,能够对城邦的善的知识有所审察,因此处于城邦的最高等级,因为:
    每一个灵魂都追求善,都把它作为自己全部行动的目标。人们直觉到它的确实存在,但又对此没有把握;因为他们不能充分了解善究竟是什么,不能确定起对善的稳固的信念,像对别的事物那样,因此其他东西里有什么善的成分,他们也认不出来。在这么一个重大问题上,我要问,我们能容许城邦最优秀的人物——我们要把一切都委托给他的——也这么愚昧无知吗?
    如果哲人不能领会与追求善,那么将城邦中一切重要事情托付给他将是十分荒谬的做法。而且对哲人而言,现实福利如肉体快乐或此世幸福都不会对他有所作用,因为使哲人成为哲人的整个艰苦的灵魂锤炼历程已经使哲人可以克服种种诱惑,他关注的是理念的事情,尤其是善的理念。只有如此,哲人在城邦中的地位才无可厚非,因为善的理念不但能够赋予知识对象以真理,而且它为认识主体提供认识能力。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 思与在
二 卢梭思想研究述评
三 本书论题及方法

第一章 古今视域:思想情境中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政治哲学的自我定位与敞开境域
一 哲学与政治哲学
二 共同体与政治哲学
第二节 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差异性
一 古典语境中的政治哲学
二 现代语境中的政治哲学
(一)“计算思维”与“思考思维”:科学与哲学的论争
(二)政治生活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三)德性完善与生存欲望
(四)自然法:古典与现代

第二章 哲学与政治之间:整体论题及实现方式
第一节 诠释方式与思想整体
第二节 基于德性的社会批判
第三节 政治社会与正当性基础
第四节 书写方式与政治-哲学之间

第三章 “共同生活”:历史图景-共同体-心灵机制的“合一性”
第一节 基于“技术”与“偶然”的历史图景
第二节 心灵机制:自爱与自私
第三节 共同体正当机制及其基础

第四章 “回到自然”:“替补”与“可完善性”
第一节 自然状态的实质及其正当性
第二节 “直接存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性”问题
一 “自然状态”:和平与战争
二“替补”与“可完善性
第三节 “疏离”:社会状态与“人性”问题

第五章 自我教化与完善共同体
第一节 共同体与公民
一 社会契约与个体欲望
二 公意与众意
第二节 “自我教化”:“自由”与“德性”
一 个体的德性培育
二 政治社会的自由
三 “自由”与“德性”的合一
第三节 共同体与公民宗教

第六章 自我知识与哲人生活
第一节 思想转折与哲人生活
第二节 哲学生活的前提和路径
第三节 生存体悟与哲人生活

第七章 政治、理性与信仰:启蒙的自我批判
第一节 启蒙与生存处境
第二节 基础对抗:分裂与交汇
第三节 政治:共和的两面
第四节 宗教:理性中的信仰
结语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