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度外政策参与:转型中国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48253
  • 作      者:
    王懂棋著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懂棋,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
  研究领域为政策学、领导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党议程设置、基层组织建设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制度外政策参与是政治发展和制度演进的重要过程,广泛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之中。当前中国面临着体制改革和文化自强的双重任务,正式规则的建设远落后于社会发展。当主体由于具体制度的约束而产生相对剥夺感时,主体便寻求制度外的利益表达。目前,对制度外政策参与的研究更多是一种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在学理上的探讨并不深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进行研究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制度外政策参与转型中国研究》写作和说理论证中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制度外政策参与转型中国研究》从制度外政策参与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入手,视野比较开阔,对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制度外政策参与行为进行梳理,与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制度外政策参与的类型、功能、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学理探讨。
  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既借鉴了政治学“权力、利益、民主”等核心概念和研究视角,又借鉴了经济学上的演化博弈论分析方法,在对模型的分析中,探讨真正能对具体制度产生范式影响的制度外政策参与形式。
  3.解构与建构的结合。学术问题的研究就是一个不断解构的过程,并从中梳理出事物发展的脉络和内在的运行机理。《制度外政策参与转型中国研究》作者基本做到了解构与建构并重,并对制度设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发展方向取决于现行体制的制度化能力。在本书结论部分,作者对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包括确立用民主制约权力的理念、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认同的重塑三个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表现方式二 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逐步发现制度运行的环节和要素体系。以公共政策中的具体制度为例,政策出台过程中首先容易发生信息失真的问题。朱镕基曾经提到从信访中发现制度的运行环境和内在要素。“好多事情一级到一级,就像过筛子一样,一个筛子比一个筛子细,过滤到你这里也就不多了。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那么真实的情况,特别是我们下去考察的时间又很短,所以有很多情况不了解,或者不能完全了解。”“政策出台以后引起什么反响?你往往只听到一级一级的干部表示拥护中央的英明决策,而他们是不是都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了?不一定。这些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他们感受最深,一觉得不对头,马上就会通过信访来反映了。因此,从信访工作里面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政策究竟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全面还是不全面,这是及时的反馈。”
  以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调研的情况来看,朝阳区政府对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房私有产权的日益重视,原有的一套制度面临瓶颈。在问卷调查中,有44.9%的居民希望成立一个维护共同利益的组织(业主委员会);14.4%的居民希望成立互帮互助型的邻里互助组织;12.9%的居民希望有一个追求共同兴趣的组织。这与原有社会组织格局形成鲜明对比。在原有格局中,以兴趣为结合的互益性组织占总数的57.1%,而维护共同权益类组织(如业主委员会)、互帮互助类组织(如邻里互助组)、向居民宣传自身权利类组织(如选举权、公民权、消费者权益)的比例只占总量的16.1%。在社区共同生活中,社区居民越来越发现需要一个社会组织维护居民的权益,处理因房屋维修、周边环境等社区公共事务引起的纠纷,维护居民的利益并协调相关事务。但是业主委员会在其组织活动过程中往往遇到了行政力量的牵制,存在成立难和生存难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现有研究述评
(一)群体性事件的视角
(二)集体行动的视角
(三)新媒体的视角
三 概念界定和结构安排
(一)概念界定
(二)结构安排

第一章 现实困境与理论解释
一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原因分析
(一)认同分化
(二)政策过程的失衡
(三)官员机会主义
二 开放系统下的政治机遇
(一)开放政治系统
(二)抗议创造机遇

第二章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历史发展与功能特征
一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历史回顾
(一)明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外政策参与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革命型政策参与(1949-1978年)
第二阶段:动员型政策参与(1979-2001年)
第三阶段:政党引导下的有序政策参与(2002年至今)
三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功能和类型
(一)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基本功能
(二)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基本特征
(三)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四种类型

第三章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运行逻辑
一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研究方法
(一)演化博弈方法的引入
(二)变量选取的意义
二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行动分析
(一)匿名性对抗式政策参与
(二)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
(三)非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
(四)非匿名性对抗式政策参与
三 制度外政策参与和制度变迁
(一)协议式政策参与的限度和空间
(二)对抗式政策参与的限度和空间

第四章 体制改革与制度演进
一 用民主制约权力
(一)制约权力的不同路径
(二)参与核心要素的强调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一)遏制单极性利益集团
(二)重视社会精英的参与
(三)提升社会的组织化水平
三 社会认同的重塑
(一)总体性社会的瓦解
(二)宽容促进制度耦合
(三)发挥政党的引领作用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