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体人类学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5696
  • 作      者:
    陈秉公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秉公,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核心价值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大学人类文明与生存发展讲座”首席主讲教授。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等名誉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类学基本理论、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曾系统提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构理论”、“主体人类学”基本理论、“完全人格教育理论”和“双主体学导式”教育教学理论等。
    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级教材21部,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2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政府)奖16项。主要代表性论著:《中国人格大趋势》、《大学生人格学》、《“千年期”人格通论》、《追求卓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规律性》、《再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规律性》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体人类学原理:“文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提出“主体人类学”概念及其知识体系,阐释重构人类学学科体系构想,正是为了实现人类学从边缘到核心的转变,从而为重新认识“人本身”探索道路,为解决迫在眉睫的人类生存危机寻找出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权威型”人格占主要倾向阶段(1966-1978),“文化大革命”开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这段时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成为当时全国上下唯一的任务和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全国形成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斗”的局面。林彪、“四人帮”乘机“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开展“三忠于四无限”活动,造成了把社会权威当作社会化身和神来顶礼膜拜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青年由“协调型”人格演变成“权威型”人格。所谓“权威型”人格就是崇拜权威、屈从权威,并且希望自己也成为权威,让他人屈从自己的人格类型。这种人格类型的典型特征是崇拜和屈从权威,蔑视个性;重视权威意志,轻视科学理性。当时,处于狂热状态下的青年放弃了个性的独立性和科学的理性,只知盲目地追随和屈从权威,表现出盲目、偏激和野蛮的权威人格行为。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幻想着和尝试着成为这里那里的权威。他们在政治斗争中也像其他权威人格一样是刻板生硬和残忍好斗的。“文化大革命”为权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权威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人格。其严重危害性有二:第一,失去人的主体性。权威人格的最大特征是对权威的盲目祟拜和屈从,丧失自我意志,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没有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对权威唯命是从,泯灭了自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时,他们对权威执拗的愚忠竟使权威本人也目瞪口呆,难置可否。如果他们一旦当上了或大或小的权威,又会毫不留情地去泯灭他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第二,失去理性。权威人格的行为准则不是科学的理性,而是权威的意志,行为具有极大的盲从性和随意性,因而经常构成对社会发展的破坏和对他人的侵犯。在社会动荡的年代,权威人格极易成为野心家、阴谋家的御用工具和牺牲品。丧失理性,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一般本质,其行为必然脱离正常人的轨道。因此,“权威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主体人类学”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一节 人类学“学科对象”及“学科体系”偏移与危害
第二节 人类学使命及重构人类学学科体系设想
第三节 “主体人类学”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四节 建立“主体人类学”的价值
第二章 主体人类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第一节 主体人类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主体人类学的知识借鉴
第三章 主体人类学的逻辑结构与思维方式
第一节 主体人类学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第二节 主体人类学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主体人类学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主体人类学的理论创新

第二编 人的生命本体
第四章 人的生命的规定性
第一节 人的实践生命
第二节 人的现实生命
第三节 人的主体生命
第四节 人的“二重生命”
第五章 人的“结构与选择”生命本体(一)
第一节 人的生命本体理论若干模式
第二节 “结构与选择”本体概念
第三节 “结构与选择”整体规定性
第六章 人的“结构与选择”生命本体(二)
第一节 “结构与选择”内在关系
第二节 “结构与选择”的功能
第三节 对两种典型生命本体论的评析

第三编 人格结构与选择
第七章 人格结构
第一节 人格概念
第二节 人格结构理论的若干模式
第三节 人格结构特点与功能
第四节 人格基本结构
第八章 人格需要力
第一节 人格需要力概念
第二节 人格需要力结构
第三节 人格需要力的特性
第四节 人格需要力的功能
……
第四编 类群结构与选择
第五编 生存的逻辑
概念与命题解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