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行天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86847
  • 作      者:
    屈小强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道文化丛书·道行天下:道与社会关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社会关怀方面对中华道文化予以介绍与阐述,并在达到共识的基础上合理地展示自己独到的观点及风格。中华道文化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展开
精彩书摘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其行文字间,则不时闪烁出老、庄之学的光芒,如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思想。他在《屈原贾生列传》里借屈原之口所述诸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的心志即是明证。司马迁无疑是崇尚儒家积极人世,“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的。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不消极避世,乐观进取,虽九死而不悔;但对与孔、孟大相径庭的老、庄的政治观、处世观,也给以充分理解与激赏。他的《史记》,给予道家以极高地位,如将道家尊崇的黄帝列在开篇《五帝本纪》,且为五帝之首,从而“建立了以道家人物黄帝为共同始祖的民族大统一观念”①。他重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矛盾的天命思想,也主张恢复混沌社会,支持政治上的清静无为;尤其是他也要求顺应自然、顺应人的本性,与老、庄形成大体的一致。他在《货殖列传》里希望统治者对人的本性——“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因之”、“利道之”,也可以“教诲之”、“整齐之”,但不能“与之争”。《老子》第八十一章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里评论老子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深远矣”。他又评庄子说:“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他对庄子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相位之邀尤为看重,特以专段叙述,并录庄子之言以表恭敬: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展开
目录
引子 道教文化的核心——道
一、真人境界——道的自然情怀
(一) “婴儿”和“混沌”的玄机
(二)庄子死妻与庄周梦蝶
(三)古之真人,与天合一
(四)背负青天的有道之士

二、道归红尘——道的人本世界
(一)西汉新道家的崛起
(二)魏晋玄学里的人本弦歌
(三)唐代道教的贵人贵生
(四)西蜀道士的劝世箴言

三、大道本色——道教的社会担当
(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
(二) “老子化胡”的纠葛
(三)佞道皇帝与劝善道士
(四)道教面貌下的庶民反抗

四、孔德之容——道的人间关怀
(一)道与士人的性情
(二)道教中的女性丰姿
(三)道教的天堂传说与不死信仰
(四)道教与庶民的愿景

附录一:道教节日一览表
附录二:张天师世系一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