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比较;(3)自我归因;(4)心理中心性。反思评价是指我们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转化为一种自我态度,因此自尊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产物。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库利提出的,但罗森伯格深化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反思评价并非就是消极地接受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是通过选择性过程积极主动地维护和提升自尊。例如,反思评价会受到选择性互动(selective interaction)的影响,我们通常会选择那些对自己有积极评价、喜欢自己的人,与之交往、与之做朋友,而避免与不看好自己的人接触。罗森伯格说:“结论是,如果我们特别关注某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或我们相信他的判断,那么,他对我们的看法就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有明确的联系;但是,如果我们不看重或不相信他们的判断,那么,那些意见对我们的自我概念的作用就会很小。不仅他人的态度,而且对他人的态度,都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概念。”
反思评价还会受到选择性暗示(selective imputation)的影响,我们常常会暗示自己,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好的,好于他人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反思评价还会受到选择性评价与可信性(Selectivevaluation and credibility)的影响,我们会更看重那些对我们评价高的人的意见,认为这些意见更可信,而忽视或贬低那些对我们有不利评价的人的意见,认为它们不可信。社会比较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群体或社会类別的比较而做出自我判断与评价。社会比较的两个自我参照基础是比较标准和比较对象。比什么(比较标准)和与谁比(比较对象)是个体主观选择的,其目的通常是为了维护和提升自尊,因此,我们常常以己所长比他人所短。自我归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得出有关自己的结论(如乏味的或有魅力的),而这个过程常常受到对事实的选择性注意及归因的影响。例如,人们会更关注那些可以从中得出有关自己的积极结论的行动、角色或特征;人们更可能将成就归因于自己的个体特质,而将失败归因于坏运气或不努力;人们倾向于用美好的语言来描述或解释自己的行为。人们还会夸大自己做得好的事情的价值,而贬低做得不好的事情的重要性。心理中心性(psychological centrality)是指自我是一个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组织的层次结构系统,其中一些成分比另一些成分更重要。人们倾向于将潜在有害的自我特征或认同置于自我系统的外周,将具有提升性质的自我特征与认同置于自我系统的中心,以此方式保护自尊,这个过程本身显然就是一个主动选择的过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