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指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以大量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5·12”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操作凝练为主,形成较高水平的理论框架。该部分按章节的形式,分别讲述灾难的定义及灾难后的反应,本土化干预的理论构架,灾后组织管理的应对模式,本土化心理干预的原则、流程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实际操作训练,针对共性问题,按流程方式,讲述灾后急性期、急性期后以及随访期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操作方法,让读者阅读《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指南》后获得实际收益。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儿童青少年、孤儿、救援人员、伤残人员及老年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使心理干预操作的适用范围能更好地覆盖各类人群。
《灾后本土化心理干预指南》的一大亮点体现在心理干预理论及操作的本土化。灾难不是独立于社会文化的纯粹的灾难,总是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正是这些文化和社会特征影响受灾人群对灾难的反应,也影响着灾难救援过程本身。
本指南另一特点在于重视可行性和可及性,如干预的组织、高危人群管理和干预,如何进行过程评估和终结评估,以及基于不同对象的具体实施措施等。在具体操作上,涉及一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本土文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