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是“猫妈”:阿兰早教观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026195
  • 作      者:
    阿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测绘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如今的家教理论五花八门,各有各的套路。然而,像作者阿兰这样按照猫的法则来教育子女,方便可行,实实在在,无疑是年轻家长的明智选择。
     “猫妈”的家教方式,也许更适合普通、普遍却有思想、有追求的中国年轻家长。停学在家后,Andy、Alber每天睡足了觉,养足了精神,尽情玩耍,阅读喜欢的书籍,尝试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挑战,2010年参加美国国家教育集团、太平洋教育集团等举办的全球性竞赛,荣获中国赛区、中国校园素质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绘画“特别金奖”、“铜奖”各一枚……谁又能说在家上学的孩子就没有好的未来和前途呢?相反,那些咆哮式、强迫性、违反少儿成长发育的家教理论和说教,难道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有多少益处吗?这几天国内各大媒体关于在家上学的讨论,势必会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深深忧虑和思考,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需要有扛鼎式的家教理论与实践,也需要多像阿兰这样内心有力量、有想法的家长参与实践、奔走呼号……《我是“猫妈”—阿兰早教观察》一书,让我们分明感觉到一位年轻妈妈的不同凡响。这是一本闪烁着家教智慧的优秀读物,是继“虎妈”、“狼爸”、“鹰爸”之后,又一次大胆的家教尝试。可以设想,如果我们的周围多了一些“猫妈”们,那无疑也救活了许多家庭、许多孩子。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阿兰,是某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师、作家、某著名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早教践行者,2003年成功孕育并生养了一对漂亮又可爱的双胞胎Andy、Albert(《我的双黄蛋——白领女性育儿手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初版、2012年再版,第四届冰心散文奖优秀作品奖),从此对家教和早教情有独钟。为了全力养育好这两个孩子,她系统地学习和钻研了权威的中外家教理论,光是这类经典和热门书籍就买了上百本。这些年也把自己的育儿心得发表在国内多家教育杂志和亲子网站上,拥有几百万的读者、网络点击率,成为新浪育儿名博。迄今,新浪读书频道和新浪亲子中心还有专门的网页连载其作品,新浪首页、博客首页也多次进行焦点推荐。阿兰家的“双黄蛋”成为网络超人气双胞胎小帅哥儿。不过,她觉得再好的理论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也要适合自己的条件和实际。结合自家独特的情况,她基本上采取了放养和弹性的教育办法,即:自然教育法,而不是像前一段流行的“虎妈”、“狼爸”、“鹰爸”这类带有管制性、强制性的“圈养”式家教。她说:“我觉得猫的生存方式不错,什么也不争强好胜,或者是单打独斗,而是量力而行。”她说到,也确实做到了。她又说:“有时猫妈,有时虎妈,因为猫和虎同属‘猫科’——这其中的秘诀就是真爱。”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由于不适应分班所造成的短期压力和紧张而臃肿的学校教育,她毅然地把孩子们留在家中数月,由她亲自来进行“幼小衔接1+2”教育。由此,两个孩子健康地在家里享受着完全自由式的教育,尝试过传统国学、书法、绘画、羽毛球、游泳等个性化教育,还阅读了大量的绘本和文学名著,甚至还肆无忌惮地玩儿过电脑游戏,鼓励观看电视节目等,身体上、人格上、心理上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和滋养。然而为了今后的学籍,她也曾无奈地再次把孩子们送进学校——因为没有学籍,意味着今后连高考也不能参加——这也是许多在家上学者家长朋友最大的忧虑。三年级下学期,阿兰家两个九岁的小男孩儿比较了“上学”和“在家”的两种状态后,最终合伙儿做出了惊人的选择:停学在家!成绩优异的两个小家伙儿还拿起笔给校长写了信,申诉停学的理由!!这一举动,就连阿兰自己也吓了一跳,然而,一贯奉行自然教育的她嗟叹学校教育和自己的理想家教难以两全,权衡再三,她还是支持儿子们的决定和个性发展,鼓励儿子们离开学校,进行自学和童年旅行……
展开
内容介绍
  《我是“猫妈”阿兰早教观察》夹叙夹议地记叙了作者两个孩子成长的轨迹。全书15万字,分为三篇:“猫妈”的法则、“猫妈”的言谈、“猫妈”的论说,每个篇章又由13篇文笔犀利的随笔组成。作者把自己多年来对家教的思考全都化为这些情感真挚、妙趣横生的文字。文章涉及了家教领域里几乎所有的热门话题,如穷养、富养、在家上学、幼小衔接、独立性培养、好老师的标准、好家长的尺度、早教的误区、课外补习班等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以一个章节来谈论13个优良的育儿法则,这些由她亲身总结出来的家教理论,散发着哲理与智慧的光芒,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掩卷沉思,对年轻的父母和幼儿园、小学乃至更高阶段的教师们极具启迪作用,具有一定的学养和理论深度。
展开
精彩书摘
  3  自由教育法
  张大春先生在《认得几个字》一书中举了一个七岁小孩张客的例子:这个孩子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幸福可言。他的妹妹总是抢他的玩具、干扰他玩游戏,妈妈总是给他立很多规矩,爸爸则往往因为神智受到外星人遥控而忽然发脾气。于是他肯定地说:“我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张大春跟这个孩子聊天,共同探讨“幸福”的真谛。孩子说,要是不上学就很幸福了。甚至还设想,自己一直一直待在家里一直一直玩儿,让一个阿拉丁神灯替他去上学;像孙悟空一样跳上筋斗云去到学校就不会塞车了,这样既使慢慢起床也不会迟到……
  最后,张大春先生严肃地提醒办学校、搞教育的人一定要弄清楚:教材、作业和教学通通不能提供孩子们幸福的祈望和盼想,能够让他们感觉幸福的诱因,只有小朋友。这是唯一不经由校方提供的资源,也是真正幸福的载体。
  在Alber六岁时曾经对我说:“妈妈,你把一只小鸟儿捉住,扔到鸟笼里;你把我也捉住,扔到小学了!”我明白他的意思是学校让他失去了自由。Andy和Albert临睡前要好好在床上跳一跳,还必须把大人们阻挡在房门外。在这个时刻,自由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Albert是个恋家的孩子。他曾经对我说:“妈妈,家里什么都好。”我家双胞胎迥异于别的孩子的地方是因为各个方面都能及时地得到满足,他们喜欢宅在家里,从不贪恋外面的种种诱惑。我很理解他们,也羡慕他们,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自由是多么可贵。记得Andy和Albert在幼儿园大班时创作过一幅画儿:一群小孩儿在一幢鲜花、绿草环绕的大楼前玩耍,他们还别出心裁地把个人的名字镶嵌进了自己的形象中……
  打个比方说,公立学校像是一个鸟笼,私立学校则是一个放大的鸟笼。放大的鸟笼在素质教育方面稍好些,但仍然不是鸟的天堂、鸟的世界。这种鸟笼式的教育桎梏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应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接触花草树木、青山绿水、山川宇宙以及日月河流,接触人间百态、万事万物。我仔细地体会了孩子们的痛苦后,下定决心让他们离开学校。
  那天,老公给孩子们办理了离校手续后,给我打了个电话。我思索了片刻,拍着手,向孩子们宣布了这个好消息。两个孩子顿时欢呼起来!Albert高兴地说:“噢,我终于做回我自己了!”“我想飞啦!”Andy一直在笑。我问他以后还要不要转学,Andy马上回答:“不,千万不要转学!我还要再玩儿好长、好长时间呢!”Albert抢着说:“妈妈,我想转学的时候,提前告诉你吧!”我当然同意他们再玩儿几个月,而不用担心上学的事情,不用赶着做作业、不用考试、不用达标……最后,我还是略带忧虑地嘱咐了一句:“你们可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啊!”“不会的,妈妈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放弃自己!”Albert抢着回答。Andy也说:“我也不会放弃的!”
  我相信,只有内心获得真正自由的孩子,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爆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来。从此,Andy和Albert的嘴巴获得了自由、小手儿获得了自由,眼睛获得了自由,头脑更获得了自由……我以为孩子们还不明白“自由”的真正内涵,但事实证明是我错了。老实说,孩子离校后,我的心里非常矛盾。但我仔细观察了他们在家的所作所为,并不总是我所想象的散淡自由,而是在内心秩序感的支配下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早晨起床时,如果我叫醒得晚了,他们都会吵吵着,嫌耽误了做事情。早饭后,Andy和Albert就像勤劳的蜜蜂和忙碌的蚂蚁一样,看会儿书、踢会儿毽子、玩玩儿“赛尔号”,把自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或者两个人关在屋里,在一张大床上蹦蹦跳跳,根据观察姥姥养兔子,自编自导了“玩儿兔子”的游戏。我放心了,Andy和Albert不是胡作非为、恣意撒泼的孩子。有时候,我甚至担心两个孩子是不是“宅”在家里太久了,需要去外面找点儿新鲜玩意儿,可他们反而怕出去久了更浪费时间。我觉得,这么珍惜时间、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孩子实在少见。
  可自由的界限在哪里呢?我认为,旁观者过度的赞扬和鼓励与过度的批评就是自由的边界。虽然积极的鼓励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性,但我深信,孩子们通常需要一些不被评论的时刻,在那种安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的时刻,Andy和Albert可以投入地玩耍或专心地学习,尽情地享受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每当这时候,我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过他们的房门,保证他们不会因为被随意地赞扬或莫名其妙地批评而烦扰。
  我非常认同蒙特梭利的观点:“孩子失去发展自己的自由,也习得了限制别人自由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成人控制和压制他人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展我们潜在能力的机会,我们就会根深蒂固地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儿童需要成人的管教的意识心态。”自由既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他们什么,也不是让其为所欲为、行为放荡。在英文中,Freedom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由,是指身体不受拘束限制,指四肢、行动、行为上的自由;Liberty则是更高层次的自由,通常是指思想、意识、人格、尊严等方面的自由,即“自主”。
  根据我的观察,中国国内学龄前儿童乃至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拥有的自由并不多,而真正能够做到思维自主、行为自由的孩子更为少见。他们没有周末,全国几乎所有的孩子周末都在上各种补习班,更没有童年和童趣。《中国青年报》这样评论,一个小学生的童年如果塞满了钢琴、奥数、英语考级;塞满了从小学三年级就提前开始的升学准备;塞满了小学生本不应该关心的拉关系、送礼,这样的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童趣和欢乐可言。然而,这又是时下许多小学生都无法绕过的门槛,除非日后家长不想让孩子考重点中学。这又是一场将整个家庭都裹挟进去、欲罢不能的竞争和投资,痛苦的又不光是那些穿着不合体校服的小孩儿们。是因为家长心急吗?是,但又不仅仅是这样。如果大家都不去参加林林总总的培训班,不就天下太平了吗?孩子们是不是就可以找回失去的天堂了呢?我认为,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作风如果有机会扭转,孩子们失去的是枷锁,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整个未来!
  三年级下半学期,Andy、Albert只上了三天小学。两个月后,经过慎重考虑,孩子们正式办理了退学手续!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猫妈”的法则
1  天然教育法
2  理想家教法
3  自由教育法
4  性格培养法
5  感恩教育法
6  余暇教育法
7  习惯培养法
8  生活教育法
9  艺术育儿法
10  创意思维法
11  创意作文法
12  悦纳儿童法
13  童年旅行法

第二篇“猫妈”的言谈
1  起跑线
2  儿童国学
3  可怕的家长态度
4  家校共建
5  童年恐慌
6  早教“去商品化”
7  基础教育
8  作业签字
9  教师子弟不受宠
10  “五道杠少年”
11  育儿压力
12  育儿专家
13  好老师和好妈妈

第三篇“猫妈”的论说
1  “幼小衔接1+2”
2  早教何为
3  书画培养
4  体育运动
5  三好学生
6  独立性培养
7  “内化声音”
8  童年的长度
9  “平地假充高原”
10  为人父母
11  “不完美”、“足够好”
12  “富养”、“穷养”
13  “在家上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