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爪哇稻及其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9649
  • 作      者:
    肖国樱,袁隆平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爪哇稻资源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作用重要,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今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攻方向。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爪哇稻及其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对于利用爪哇稻资源和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于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中从事水稻种质资源利用和分子生物学、水稻遗传学和育种学方面工作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展开
内容介绍
    爪哇稻资源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作用重要,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今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攻方向。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爪哇稻及其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对于利用爪哇稻资源和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br>    本书主要内容有:亚洲栽培稻的分类及爪哇稻的分类地位,爪哇稻的分布及其在长沙的性状表现,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籼爪和粳爪交的杂种优势表现,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1代的杂种优势分析,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1代性状间的关系,籼爪和粳爪交杂种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爪哇稻在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的问题探讨,爪哇稻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利用策略。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原始数据,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研究和利用爪哇稻资源。<br>    本书适合于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中从事水稻种质资源利用和分子生物学、水稻遗传学和育种学方面工作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4章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br>    4.1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间接利用<br>    水稻亚种间杂种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优势(杨守仁,1962;朱立宏等,1964;曾世雄等,1980),怎样将这些生物学优势转化为产量优势一直是当代育种学界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对此不少育种家先后提出了许多设想,如部分籼粳有利性状的稳定优势利用(杨守仁等,1973)、“籼粳架桥”间接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杨振玉,1981)、利用广亲和基因直接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袁隆平,1987)。<br>    我国籼粳杂交的早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为了探索亚洲栽培稻品种间的分类,50年代起才日益重视将籼粳杂交应用于水稻育种研究,70年代以后各省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成了一批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良种,如矮粳23、鄂晚5号、辽粳5号、沈农1033、粳籼89等。<br>    韩国籼粳杂交育种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通过籼粳杂交先后育成密阳和水源系统的一些矮秆高产籼稻,成为70年代广泛种植的良种。但由于饮食习惯、抗病性和抗寒性等原因,现在韩国几乎不再大规模种植籼稻了。日本早期籼粳交育种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籼稻改良粳稻的抗病性,1981年提出以籼粳交为主要内容的超高产育种计划,现已有一些超高产品种被命名、登记。印度曾于1950年开始实施籼粳杂交育种计划,但并未取得成功;50年代中期又开始利用爪哇稻品种培育硬秆品种,曾育成CRlol4在生产上推广。意大利以粳稻育种为主,但通过籼粳杂交也育成了Indio和Miara两个长粒形品种。国际水稻研究所利用爪哇稻Peta和台湾半矮秆籼稻低脚乌尖杂交,培育出了轰动一时的IR8;1989年提出了超级稻理想株型(新株型)育种计划,其技术路线是应用籼爪交将爪哇稻的少蘖、大穗、大粒、粗秆和其他特点引人籼稻来培育理想株型超级稻(Peng et a1.,1999)。<br>    籼粳亚种间杂交不育性也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例如,BT型和滇一型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都是从籼粳交中得到的。但是在粳稻中经过大量测交均未找到理想的恢复系,而在籼稻和爪哇稻中发现了IR8、IR24、培迪(爪哇稻)等对BT型具有恢复力。由于籼粳交本身存在亲和性差的问题,于是通过把籼稻的恢复基因转入粳稻中,育成了恢BT型不育系的粳稻恢复系,从而实现粳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br>    由此可见籼粳(爪)亚种间远缘杂种优势的间接利用一直受到各国育种家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这都只部分利用了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怎样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性,实现亚种间优势的直接利用,广亲和性的发现为之提供了契机。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第2章  亚洲栽培稻的分类及爪哇稻的分类地位<br>第3章  爪哇稻的分布及其在长沙的性状表现<br>3.1  爪哇稻的分布和特点<br>3.2  爪哇稻在长沙农艺性状的表现<br>3.3  爪哇稻在长沙米质性状的表现<br>3.4  爪哇稻与杂种F1代农艺性状的比较<br>3.5  爪哇稻与杂种F1代品质性状的比较<br>第4章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br>4.1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间接利用<br>4.2  水稻广亲和性及广亲和系的选育<br>4.3  水稻亚种问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br>第5章  籼爪和粳爪交的杂种优势表现<br>5.1  杂种F1代在长沙农艺性状的表现<br>5.2  杂种F1代在长沙米质性状的表现<br>5.3  杂种F1代在长沙生物学产量的表现<br>5.4  杂种F1代在三亚的农艺性状表现<br>5.5  相同组合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的比较<br>5.6  杂种F1代在三亚品质性状的表现<br>5.7  长沙、三亚两地相同组合品质性状的比较<br>第6章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1代的杂种优势分析<br>6.1  杂种F1代在长沙的农艺性状超亲优势分析<br>6.2  杂种F1代在长沙的农艺性状对照优势分析<br>6.3  籼爪交杂种F1代在长沙的品质性状超亲优势<br>6.4  籼爪交杂种F1代在长沙的品质性状对照优势<br>6.5  杂种F1代在长沙的生物学产量对照优势分析<br>6.6  杂种F1代在三亚的农艺性状对照优势分析<br>6.7  相同组合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对照优势的差异<br>6.8  籼爪杂种F1代在三亚的品质性状对照优势分析<br>6.9  相同组合在长沙、三亚两地品质性状对照优势比较<br>第7章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代性状间的关系<br>7.1  杂种F1代农艺性状间直线相关分析<br>7.2  长沙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1代单株粒重和结实率的通径分析<br>7.3  长沙籼爪交杂种F1代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典型相关分析<br>7.4  父本农艺性状与其杂种农艺性状的关系<br>7.5  父本品质性状与其杂种品质性状的关系<br>第8章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br>8.1  亲本一般配合力及其相对效应<br>8.2  各性状的遗传参数<br>第9章  爪哇稻在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的问题探讨<br>9.1  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br>9.2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稳定性<br>9.3  爪哇稻在杂交稻品质改良上的应用潜力<br>9.4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的产量潜力<br>第10章  爪哇稻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利用策略<br>10.1  爪哇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的主要结论<br>10.2  爪哇稻资源利用的策略和体会<br>参考文献<br>附录<br>1  田间试验方法<br>2  供试爪哇稻品种<br>3  长沙种植的184个爪哇稻农艺性状原始数据<br>4  长沙种植的4个对照杂交稻农艺性状原始数据<br>5  长沙种植的229个籼爪杂种农艺性状原始数据<br>6  长沙种植的98个粳爪交杂种农艺性状原始数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