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首台双层CT问世,开创了多层CT先河。不知是巧合还是默契,1998年四家公司同时推出了四层CT。从此,CT的开发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多层螺旋CT时代。仅仅三年的时问16层CT就已经问世(2001年),正当大家在努力适应l6层CT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时候,2003年64层CT又推向市场,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就在几乎所有CT的研发都在朝着平板探测器CT努力的时候,CT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与当初第三、第四代CT争论极其相似,一些研发继续朝着不断增加纵轴探测器排数,直至平板探测器的方向进发。而另一些研发者则提出了新的概念,放弃了单纯更多纵轴探测器排列的追求,设计出间隔90。排列的双球管扫描方式,称为双源(dual source)CT。
对于提高心脏(冠状动脉)扫描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来说,提高每周扫描速度是较增加纵轴覆盖范围更为重要的因素。只有提高每周扫描速度,才更有可能在冠状动脉的相对静止期内完成高质量扫描,而增加纵轴覆盖范围只能缩短整个检查的时间,并不能缩短每周旋转时间,因此难以提高快心率患者的图像质量。双球管的排列可以在不提高机械旋转速度的基础上,每周扫描时间缩短一半,只需旋转半周(每个球管扫描各自的180。范围)就可达到单球管CT转一周的效果,时问分辨力缩短至83毫秒,克服了快心率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这种另辟蹊径的改革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使其在CT心血管成像研究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中占有巨大优势。
双源CT另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能力就是能量成像。已经证实,在CT血管成像中应用能量减影可以精确的去除骨骼和钙化的遮挡,更清晰地显示血管本身。能量成像在虚拟平扫、结石成分分辨、肺灌注、肌腱韧带显示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有幸在亚洲第一批引进了双源CT,使作者在CT的科研方面第一次与国外同行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短短两年的时问,不仅有了近万例双源CT扫描的经验,而且在所有双源CT新开发的领域中,都开展了研究。
为了使大家更详细地了解这种新型CT,在本书编写中,作者首先撰写了包括设计原理及应用技术,然后根据作者的临床应用体会对其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做了分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