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健康怀孕百科:专家指导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457910
  • 作      者:
    高秀勤[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强大专家阵容鼎力陪护,权威专家指导孕产保健全书。
  送给爱人的最好礼物——完美实用、科学同步。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培惠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0年毕业于四川华西大学医学院(七年制)。1950~1959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1960~1984年内蒙古医学院建院,在此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擅长治疗妇产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病症。工作期间,抢救过危重病人、完成过多种复杂困难手术,包括癌症手术,及多种复杂尿瘘和重度子宫脱垂修补手术。  
  曾在《中华妇产科学》、《中华医学》、《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曾参加编写妇产科教科书、参考书、医疗手册,以及女性保健等书。  
  1993年始获政府特殊津贴。  
  邢淑敏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曾公派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生殖内分泌中心研修3年余。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 1987年晋升主任医师。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50年。在围产保健、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等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教学、科研方面也承担过许多工作并有相应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参加《中华妇产科学》、《骨质疏松学》、《新编临床妇产科手册》等多部专业书籍的编写。主编及编写过《孕产妇保健》、《常见妇女病防治》等多种科普读物。现任《生殖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部级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健康怀孕百科专家指导版》是中日友好医院六位妇产科主任医师集多年临床经验编写而成,解答女性在怀孕、生产、产后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并将这些问题归纳,详细地介绍妇女受孕知识及孕前准备、顺利度过妊娠期、安全生产、产褥期恢复、新生儿保健等方面知识。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孕产妇必备的孕产期专家指导保健用书。
展开
精彩书评
  之宝贝网热情网络推荐 搜狐母婴独家推荐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刻骨铭心的痛并快乐着——平安分娩
  一、分娩相关知识
  1.确定住院分娩的时间
  妊娠足月时,孕妇出现了有规律的子宫收缩,表明临产的开始,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然而,若发生胎膜早破,虽然尚未开始宫缩,也应及时入院。
  对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医师会根据病情确定入院时间,孕妇及家属应予以理解与配合,不可自作主张,以免发生意外。
  凡决定做选择性剖宫产者,应在预产期前1~2周入院;妊娠达41周者也应入院进行引产。至于有其他合并症者,还需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确定入院时间。
  孕妇若无并发症则不需要提前入院,以免待产时间太长吃不好、睡不好,再加上受其他产妇的影响,加重思想负担,造成产前身心疲惫,而且增加了经济负担。
  小贴士
  需要急诊入院的情况有: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突然发生的胎动或胎心异常及破水、见红等。
  需要按计划提前入院的情况有:试产病例及需要行选择性剖宫产或引产者。
  2.住院分娩前后的准备
  孕妇在妊娠37周后,随时可能临产而住院。在此之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住院前的准备
  备好现金或开好支票,随时可以办理入院手续;联系好交通工具,以备夜间临产可以及时送往医院;还要准备好日用杂物,包括洗漱用品、水杯、汤匙、餐具、消毒的卫生纸及卫生巾、乳罩和吸奶器等。最好再准备一些饼干或点心,以供产程中或产后食用。将各种物品整理打包,一旦需要,提起就走。
  出院需带的物品
  婴儿的衣服、尿布、包单、被子,天冷时还要准备帽子;产妇的衣服、鞋袜、头巾或帽子。
  家中的准备
  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者,应备好牛奶、奶粉及消毒的奶瓶与奶嘴;居室要清洁、干燥、通风,冬季要有良好的取暖设施。
  3.产力、产道和胎儿
  决定分娩的三个要素是产力、产道(骨产道及软产道)和胎儿。胎儿能否顺利地通过产道从母体娩出,主要取决于这三个要素。如果这三方面都正常,并能相互协调,胎儿便可顺利娩出,就是正常分娩,否则将发生难产。
  三个要素均正常是指胎儿发育正常,不过大,也没有畸形,胎位正常;骨产道没有狭窄,软产道也正常,伸展力良好;子宫收缩力强且规律。这样,良好的产力便能推动胎头在骨盆腔内进行旋转,从而促使子宫颈口扩张及先露部下降,最终使胎儿顺利地自阴道娩出。
  4.正常胎位
  产道是一个纵行、长而且弯的管道,如果胎儿身体的纵轴和母亲身体的长轴相平行,则为纵产式。当纵产式的胎儿头在下方,臀在上方,即为头位。头位大部分情况能顺利分娩,是相对正常的胎位。
  5.异常胎位
  胎儿身体的纵轴和母体的长轴是一致的,但是胎儿的臀部在下而头在上方,这就是臀位。臀位在妊娠期的并发症,有胎膜早破及脐带脱垂;分娩时,先娩出的部分无论是臀,还是足,径线均较头为小,最后娩出胎头常会发生困难,容易引起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或臂丛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胎儿身体的纵轴和母体的长轴互相垂直,也就是说胎儿横卧在子宫里,则为横位。横位时,通常胎儿不可能从阴道自然娩出,宜采用剖宫产分娩。忽略性横位往往导致胎死宫内,甚至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儿生命。
  6.头位
  头位指胎儿在子宫内是头居下方,臀在上的倒立位置。通常说头位是相对正常的胎位,这并不意味头位就一定都能顺利分娩。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必须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径线和形状,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的径线通过产道,完成分娩机转。有少数头位,由于头盆衔接不正常或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的异常,均可导致难产。常见的头位难产包括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高直后位及前不均倾位,少见的有额先露、面先露。
  头位难产往往在产程中才能被发现。持续性枕横位通过手法纠正,多可自阴道分娩;持续性枕后位,胎儿较大纠正困难者,宜行剖宫产分娩;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及面先露颏后位则须剖宫产分娩。若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往往可以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或死亡,以及产后出血等母、儿并发症。
  因此,即使为头位,也需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妥善的处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真谛
——受孕知识与孕前准备
一、人类繁衍的奥秘  36
1. 女性生殖器官  36
2. 女性排卵时间  37
3. 基础体温  38
4. 男性生殖器官  39
5. 精液  39
6. 受孕与婴儿性别  40
二、孕前准备  42
1. 有准备地怀孕  42
2. 怀孕的必备条件  42
3. 妊娠及分娩的理想季节  43
4. 妊娠及分娩的最佳年龄  43
5. 少女妊娠、分娩的危害  44
6. 高龄孕妇  44
7. 孕前检查  45
8. 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的因素  46
9. 优生优育  46
10. 放射线对胎儿的影响  47
三、病患与优生  49
1. 遗传对生育的影响  49
2. 遗传性疾病  49
3. 慢性疾病  51
4. 肺结核  52
5. 心脏病  53
6. 高血压病  53
7. 肾炎  54
8. 肝炎  54
9. 糖尿病  55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  55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  57
12. 子宫肌瘤  57
13. 子宫畸形  58
14. 子宫颈癌前病变  59
15. 卵巢肿瘤  60
16. 梅毒、淋病和外阴尖锐湿疣  60
四、专家热线——孕产妇常见问题  62
1. 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后多久才可以怀孕  62
2. 妇女停止使用口服避孕药多久才可以怀孕  63
第二章 女人,见证伟大的幸“孕”
时光——十月怀胎
一、经历怀孕  66
1. 基础体温的变化  66
2. 计算预产期  67
3. 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  68
4. 妊娠期母体内的变化  69
5. 早孕反应  70
6. 妊娠早期孕妇的乳房变化  71
7. 胎动初感  71
8. 腹部增大  72
9. 妊娠后子宫的变化  72
10. 妊娠妇女的体重变化  74
二、孕期生活  75
1. 睡眠  75
2. 孕妇的着装  76
3. 孕妇居住环境的注意事项  77
4. 孕妇应避免的家务劳动  78
5. 夏季,孕妇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79
6. 空调的使用  80
7. 冬季,孕妇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80
8. 洗澡时的注意事项  81
9. 应回避的工作及环境  81
10. 看电视  82
11. 旅游、出差  82
12. 体育运动  83
13. 站立、坐和行走的姿势  83
14. 孕期性生活  84
三、健康饮食  85
1. 孕妇需要加强营养的原因  85
2. 加强营养的具体方法  85
3. 早孕阶段女性的饮食  86
4. 适合孕妇的食物  87
5. 肥胖对妊娠的影响  88
6. 不适合孕妇的饮食  88
7. 偏食的害处  89
8. 增加钙的摄入量  90
9. 增加铁的摄入量  90
10. 咖啡与茶  91
四、孕妇的忧虑  92
1. 白带增多  92
2. 尿频  92
3. 腹胀  93
4. 便秘  93
5. 小腿抽筋  94
6. 晕厥  95
7. 偏头痛  95
8. 鼻出血  95
9. 妊娠斑与皮肤色素沉着  97
10. 妊娠纹  97
11. 静脉曲张  98
12. 手部麻木及疼痛  98
13. 头晕、眼花  99
14. 小腿水肿  99
15. 心慌、气短  100
16. 腰背疼痛  100
17. 坐骨神经痛  101
18. 情绪不稳定  101
五、异常妊娠  102
1. 流产  102
2. 异位妊娠  103
3. 葡萄胎  104
六、高危妊娠  106
1. 高危妊娠  106
2. 羊水过多  107
3. 羊水过少  107
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08
5. 妊娠期糖尿病  110
6. 胎膜早破  111
7. 早产  112
8. 过期妊娠  113
9. 妊娠晚期阴道出血  113
10. 臀位  115
11. 横位  116
12. 胎儿生长受限  117
13. 巨大胎儿  117
14. 双胎妊娠  118
15. 母、儿血型不合  119
16. 母、儿血型不合的危害  120
17. 贫血  121
18. 肝内胆汁淤积症  122
19. 泌尿系统感染  123
20. 急腹症  124
21. 急性阑尾炎  125
七、孕期保健  126
1. 早孕检查的重要性  126
2. 妇科检查  126
3. 初诊检查  127
4. 孕妇尿糖阳性  129
5. 胎儿性别预测  130
6. 探测胎儿心跳  130
7. 宫高与腹围  131
8. 产前定期测量血压的意义与要求  131
9. 产前定期测量体重的意义与要求  132
10. 骨盆的测量  133
11. 检验血型  133
12. 孕期乳房保健  134
13. 孕期的自我监护与家庭监护  134
14. 电子胎心监护  135
15. 远程胎心监护  136
16. 唐氏综合征  136
17. 胎教  137
18. 孕妇用药的注意事项  139
19. B超检查  139
20. X线检查  140
21. 免疫接种  140
22. 风疹  141
23. 弓形虫  141
24. 围生期和围生期保健  142
八、专家热线——孕产妇常见问题  143
1. 孕妇是否需要使用腹带  143
2. 孕妇需要吃补品吗  143
3. 如何控制体重  144
4. 孕妇身体太瘦对母、儿有什么影响  145
5. 什么是围生期病毒感染  145
6. 什么是巨细胞病毒感染  146
7. 什么是生殖器疱疹  146
8. 孕早期妇女患感冒有什么危害  146
9.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怀孕了怎么办  146
10. 服紧急避孕药失败者可以继续妊娠吗  147
11. 妊娠足月胎头仍不入盆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147
12. 妊娠晚期出现类早孕反应怎么办  148
13. 孕妇定期产前检查有何重要性  148
14. 如何更准确地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  149
第三章 刻骨铭心的痛并快乐着
——平安分娩
一、分娩相关知识  152
1. 确定住院分娩的时间  152
2. 住院分娩前后的准备  152
3. 产力、产道和胎儿  153
4. 正常胎位  153
5. 异常胎位  153
6. 头位  153
7. 陪产  154
8. 分娩辅助动作  155
9. 自然分娩  156
10. 剖宫产  157
11. 储存新生儿脐带血的意义  161
二、经历分娩  163
1. 临产  163
2. 入室试验  164
3. 产程护理及观察的新进展  164
4. 无痛分娩法  165
5. 镇痛、麻醉药  165
6. 分娩镇痛的新进展  166
7. 水中分娩  168
8. 分娩全过程  169
9. 分娩过程中,产妇的配合方法  170
10. 会阴切开  171
11.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  172
12. 双胎妊娠的分娩  173
13. 臀位分娩  173
三、异常分娩  175
1. 宫缩乏力  175
2. 滞产  175
3. 宫缩过强  176
4. 剧烈腹痛  177
5. 难产  177
6. 胎肩难产  178
7. 脐带绕颈  178
8. 脐带脱垂  179
9. 产道裂伤  180
10. 子宫破裂  180
11. 产后出血  181
12. 胎盘滞留  183
13. 子宫翻出  184
四、专家热线——孕产妇常见问题  185
1. 到预产期就一定分娩吗  185
2. 产妇在产程中大喊大叫有什么危害  185
3. 产妇在产程中还要注意胎动吗  186
4. 产程中,医师为什么要经常听胎心音  186
5. 胎儿娩出前,产妇发生阴道多量出血是正常现象吗  187
第四章 爱宝宝,也要爱自己
——产后康复
一、产褥期的相关知识  190
1. 产褥期  190
2. 褥汗  190
3. 便秘  191
4. 产后宫缩痛  191
5. 恶露  191
6. 外阴卫生  192
7. 早期活动  192
8. 居室通风  193
9. 洗脸、刷牙和梳头  194
10. 沐浴  194
11. 读书、看报  195
12. 产妇的饮食  196
13. 产褥期的康复体操  196
14. 产后42天做妇科检查的重要性  197
15. 产后性生活  198
16. 哺乳期避孕  198
二、母乳喂养  199
1. 产褥期女性乳房的变化  199
2. 产妇下奶的时间  199
3. 乳房胀痛  200
4. 开奶时间  200
5. 正确的哺乳方法  201
6. 母乳喂养的好处  201
7. 哺乳前、后的乳房护理  202
8. 每日哺乳次数  202
9. 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的影响  203
10. 下奶方法  204
11. 断奶  204
12. 退奶方法  205
三、产后的常见疾病与防治  206
1. 尿潴留  206
2. 腰腿痛  206
3. 脱肛和痔疮  207
4. 会阴伤口剧痛  207
5. 子宫复旧不全  208
6. 乳汁淤积症  208
7. 乳头皲裂  209
8. 乳腺炎  209
9. 胎盘、胎膜残留  210
10. 产褥期发热  210
11. 产褥感染  211
12. 晚期产后出血  211
13. 产后抑郁症  212
14. 子宫脱垂  213
四、专家热线——孕产妇常见问题  214
1. 产妇什么时候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劳动和工作  214
2. 产后什么时候开始来月经  214
3. 哺乳期妇女用什么避孕方法较为合适  214
4. 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妇女产后还要定期检查吗  2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