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腹膜透析概述<br> 第一节 腹膜透析基本原理<br>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把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血液分开,腹膜有半透膜性质,并且具有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等特点,浸泡在透析液中的腹膜毛细血管腔内的血液与透析液进行广泛的物质交换,由于腹膜对溶质具有双向通透性,因而在透析时一方面可清除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潴留的尿毒症毒素和体内过多的水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另一方面又可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物质。在腹膜透析中,溶质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主要是弥散和对流,水分的清除主要靠提高渗透压进行超滤。<br> 一、腹膜溶质转运<br> 腹膜透析时溶质清除包括残肾溶质清除和腹膜清除两部分,随着残肾功能下降,必须相应增加腹膜溶质清除,以达到目标溶质清除率。因此,腹膜溶质清除率是衡量腹膜溶质清除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即单位时间内溶质转运量除以血浆中该溶质的浓度。对小分子溶质转运而言以弥散为主,对流所占的比重较少。如溶质分子量越大,对流所占比重越大。<br> (一)溶质转运的影响因素<br> 腹膜溶质转运能力受其有效表面积和内在通透性的影响。腹膜的有效表面积小于其解剖表面积。在正常条件下,灌注毛细血管数仅占腹膜毛细血管的25%。腹膜的有效表面积并不是一成不变,可随充盈毛细血管数或间质及间皮细胞屏障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腹膜炎时,腹膜组织的血流和充盈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加,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毛细血管后静脉的大裂隙开放,从而使毛细血管有效面积增加,使小分子溶质和大分子溶质清除均成比例增加。<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