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帝内经》是一部奇书
一、《黄帝内经》的奇异之处
《黄帝内经》最早出现在西汉刘歆的《七略》中,但《七略》已失传。现存文献中有关《黄帝内经》的最早记载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虽然记有《黄帝内经》十八卷,但并没有提到该书具体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通过对《黄帝内经》的书名以及书中天文计时、名词术语的研究,现在多数学者认为,《黄帝内经》并非出自一时一人的手笔。书中可能既有战国时期的篇章,也有秦汉时代的作品,甚至还有隋唐和宋代医家整理校注所补充的内容。由此可以推断,《黄帝内经》大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后又经过秦汉医家的整理、补充、修改,逐步充实丰富而形成的。
现在流传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之称,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素问》流传到唐代就已残缺不全。唐朝太仆王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增补了第七卷中的《天元纪大论》等七篇。到了宋代,医官高保衡、林亿等人对王冰整理并补注的《素问》加以校正后刊行,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此版本流传至今。《灵枢》之名,最早见于王冰所作的《黄帝内经素问注》一书的序。在此之前,《灵枢》曾被称为《九卷》、《针经》,隋唐时期还有《九灵》、《九墟》等名称。《灵枢》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曾失传,直到北宋元祜年问,从高丽传回一部《黄帝针经》之后,中国才重新有了一部内容较完整的《针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