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59871
  • 作      者:
    孙毅霖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组织编写,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理性采撷西方科学哲学之精华和充分吸收近年来自然辩证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以及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可供自然辩证法领域师生研读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自然论<br>    第一章  历代自然观<br>    第一节  古代朴素的有机论自然观<br>    一、古希腊的自然观<br>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与古巴比伦虽然在天文学、几何学、医学等方面有了不少探讨,但在自然哲学方面还未形成系统的自然观。随着这两大文明的衰落,其学术思想逐渐流传到古希腊,并在希腊世界得到发扬光大,开启了对自然的本原及其变化的根源、规律的探讨,因此,古希腊也就成为古代西方世界自然哲学的实际发祥地。<br>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按其自然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称为前苏格拉底时代。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文明的中心在爱奥尼亚,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是爱奥尼亚学派的“实体论”,即以自然界的某个实体来解释自然。随着两次波斯战争(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以及公元前480~公元前479年的联合舰队之战)雅典战胜波斯王大流士及其继承人克谢尔克谢斯,雅典崛起成为希腊文明的中心。自然哲学探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出现了“智者学派”以及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哲学探讨进入系统化、逻辑化的成熟阶段。随着伯罗奔尼撒之战(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中雅典战败,政治上趋于衰落,古希腊自然哲学也逐渐由极盛而衰,学术中心转移到亚历山大城,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希腊化时期。<br>    ……
展开
目录
    导论<br>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br>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逻辑主线<br>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价值<br>    <br>    第一篇 自然论<br>    第一章 历代自然观<br>    第一节 古代朴素的有机论自然观<br>    第二节 中世纪神学的神创论自然观<br>    第三节 近代机械论与辩证唯物论自然观<br>    经典阅读:《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导言<br>    <br>    第二章 现代自然观<br>    第一节 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观<br>    第二节 演化发展的自组织自然观<br>    第三节 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br>    经典阅读:《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节选<br>    <br>    第三章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br>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br>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br>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br>    经典阅读:《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序<br>    <br>    第二篇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br>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方法<br>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br>    第二节 科学的哲学思潮<br>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框架<br>    经典阅读:《新工具》序言<br>    <br>    第五章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br>    第一节 科学问题<br>    第二节 科研选题<br>    第三节 科学事实和观察实验<br>    经典阅读:《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节选<br>    <br>    第六章 科学思维<br>    第一节 科学抽象<br>    第二节 逻辑思维方法<br>    第三节 数学方法<br>    第四节 非逻辑方法<br>    经典阅读:《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节选<br>    <br>    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br>    第一节 科学假说<br>    第二节 科学理论<br>    经典阅读:《小逻辑》节选<br>    <br>    第三篇 技术与技术方法论<br>    第八章 技术与工程的哲学思潮<br>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br>    第二节 技术的哲学思潮<br>    第三节 工程的哲学思潮<br>    经典阅读:《人与技术》节选<br>    <br>    第九章 技术方法<br>    第一节 技术预测<br>    第二节 技术评估<br>    第三节 技术原理构思<br>    第四节 技术设计<br>    第五节 技术试验<br>    经典阅读:《技术解释研究》节选<br>    <br>    第十章 技术创新<br>    第一节 创新与创新主体<br>    第二节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br>    第三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br>    经典阅读:《经济发展理论》节选<br>    <br>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br>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br>    第一节 科学的社会建制<br>    第二节 技术的社会建制<br>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承认<br>    经典阅读:《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节选<br>    <br>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br>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br>    第二节 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br>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br>    经典阅读:《科学的社会功能》序言<br>    <br>    第十三章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br>    第一节 科学主义与哈耶克对科学主义的批判<br>    第二节 人文精神和科学实证观念的结合<br>    第三节 对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融合的现代解释<br>    经典阅读:《实用主义的意义》节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