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亚探险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8126552
  • 作      者:
    丁笃本著
  • 出 版 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丁笃本,男,汉族,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分配到湖南师范大学工作。1997年任教授。长期从事世界历史及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世界之发现》、《红旗落地》、《苏联政体与官制史》、《中亚国际关系史》(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研究中亚探险的历史不仅能激发人们去学习探险家的不畏艰难、追求知识、探求真理的精神品质,而且对于我们研究他们的生平、思想及学术成就更是大有裨益的。历史上有名的中亚探险家、旅行家并不是寻常的冒险者和观光客,他们多是志向远大的饱学之士,其中很多人在其他相关科学领域也有突出建树。比如近代许多中亚探险家又是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或是知名的考古学家、汉学家与东方学家,要研究汉学或东方学就无法离开对他们在中亚的探险、考察和旅行经历的研究。
    最后,开展中亚探险史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狭义的中亚是我国西部的近邻,广义的中亚则不仅囊括了我国更多的邻邦,而且包括我国西北大片地方。因此,开展中亚探险史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开发西部、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西北边防,对于我国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邪恶势力肯定是有所帮助的。
    《中亚探险史》叙述的时间跨度很长,上起远古时代,下迄新中国成立以前。“导论”介绍中亚的地域范围,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中亚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及其同探险的关系。第一至第五章介绍地
    理大发现之前人类在中亚地区开展的探险、旅行与考察活动及其进展,其中对中国人活动的介绍占了很大的篇幅。第六至第十一章介绍地理大发现以后人们在中亚地区所从事的探险考察活动
    和发现成果,其中对欧洲及俄国探险家与发现者的介绍占的比重最大。
展开
精彩书摘
    匈奴由于遭受汉朝(从西汉到东汉)的连续打击,内部又不断分裂争斗,公元48年最终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不久归附汉朝,并且同鲜卑等民族一道,后来与中原汉人实现了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北匈奴屡遭失败以后,故地最终被鲜卑人占领,其余部从公元2世纪开始踏上了漫长的西迁之路。他们途经哈萨克草原(乌孙之地)、南俄草原进入东欧,一路上迫使众多的民族纷纷逃遁,从而使亚欧大陆出现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并且导致庞大的罗马帝国于公元5世纪崩溃瓦解。
    公元224年,帕提亚王国(安息)被波斯萨珊王朝取代。贵霜在公元5世纪前期为噘哒人所灭。噘哒人游牧的故地在阿尔泰山一天山一带,来自东北方柔然人的进攻迫使他们向南迁徙。噘哒一度成为中亚头等强国,都城建在巴里黑(阿富汗巴尔赫),版图比贵霜还大,但是内部松散,很不统一,所以暴兴暴亡,公元558年被萨珊波斯和突厥彻底瓜分。。突厥人的到来是中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给中亚地区的历史进程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公元552年,突厥继匈奴、鲜卑之后在蒙古草原上兴起。突厥人消灭其宗主国柔然,建立自己的汗国。灭亡噘哒后,突厥和波斯议定以阿姆河-铁门关为两国边界。
    由于突厥疆土过于庞大,不久便趋于分裂,最后分为东西两个突厥汗国。中亚大部分地方归西突厥统辖,东突厥则领有蒙古大草原等地。公元630年和657年,中国唐朝先后灭亡东、西突厥,并且在其原先的领土上设置多个都护府进行治理,不过一般都是遴选当地首领担任各级军政长官,而且突厥势力也不时兴起。
    差不多与此同时,阿拉伯人消灭了波斯萨珊王朝,占有其在中亚的领土东伊朗、穆尔加布河一捷詹河绿洲和阿富汗等地。进入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大举北上,入侵河中地区。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中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域范围
第二节 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探险考察
第三节 中亚的社会历史文化与探险考察

第一章 古代波斯和希腊罗马的中亚探险
第一节 古代波斯人在中亚的探险和希罗多德的总结
第二节 亚历山大东征和古希腊罗马人在中亚的探险
第三节 古代波斯人和希腊人在中亚的探险成就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中亚探险
第一节 中国古人西行探险的开端
第二节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全面贯通
第三节 东汉班超再通西域与甘英出使探险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中亚探险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佛教僧人的中亚探险
第一节 高僧法显等人的西域探险
第二节 高僧玄奘和唐宋其他中亚探险家
第三节 魏晋唐宋时期中亚丝绸之路的拓展

第四章 阿拉伯一突厥时期的中亚探险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中亚探险的影响
第二节 穆斯林的中亚探险及其在阿拉伯地理学中的反映
第三节 西方和伊斯兰世界对中国和丝绸之路的认识

第五章 蒙古帝国时期的中亚探险
第一节 蒙古帝国的形成和中国人中亚探险
第二节 基督教使者东行及其在中亚的探险活动
第三节 马可·波罗及伊本·白图泰等人在中亚的探险活动
第四节 15世纪中亚的探险活动与中国三大发明的西传

第六章 近代中亚探险活动的开端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对中亚探险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 近代早期进入中亚西部的英国与俄国探险家
第三节 俄国人经过中亚前往中国内地旅行

第七章 俄国征服时期在中亚的探险活动
第一节 谢苗诺夫与中亚近代科学探险考察的开端
第二节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五次中亚探险考察
第三节 科兹洛夫的中亚探险考察

第八章 19世纪英国及法国在中亚的探险活动
第一节 阿特金逊和罗伯特·沙敖在中亚的探险考察
第二节 扬哈斯本和邦瓦洛特等在中亚的探险考察

第九章 斯文·赫定的中亚探险考察
第一节 穿越“死亡之海”与发现楼兰
第二节 中瑞联合考察活动与圆梦罗布泊

第十章 斯坦因的中亚探险考察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初显身手
第二节 敦煌藏经洞的惊人收获

第十一章 西方国家及日本的中亚探险活动
第一节 德国“中亚远征”探险队与法国学者伯希和
第二节 芬兰籍俄国军官马达汉和俄国学者奥尔登堡
第三节 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和美国冒险家华尔纳
中亚探险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